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凤阳—朱元璋的出生地 为啥他当皇帝后凤阳有“十年有九年荒”之说?

凤阳是朱元璋的出生地,他后来成为了大明的开国皇帝,按理说,凤阳出了一位皇帝,应该会得到各种优惠政策,凤阳应该会非常繁华,然而事实却相反,凤阳十年就有九年荒,这是为什么呢?朱元璋跟“十年九荒”有什么联系?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是在说朱元璋?原来,这与朱元璋颁布的一项政策有关。

熟悉历史的人都清楚,元朝实行等级制度,汉人的地位低的可怜,尤其是淮河以南原来南宋地盘上汉人,被盘剥的更加厉害。再加上淮河特殊的地理环境:土地贫瘠,自然灾害多发,导致民不聊生。朱元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走上了造反这条路。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把自己的家乡改名“凤阳”,定为中都,为了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他决定从苏杭等地往凤阳大规模地移民,并免除家乡赋税“永不课征”。这几板斧砍下来,凤阳一下子就兴旺发达起来了,凤阳父老为此欢天喜地,敲锣打鼓、唱歌跳舞,前往南京向朱元璋祝寿,场面非常感人。于是,洪武年间,每遇喜庆大事,或逢年过节,都有凤阳花鼓队从凤阳府一路唱到南京,给朱元璋唱赞歌。

当时的歌词是这样的:“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赤龙升天金凤翔,数数天上多少星,点点凤阳多少将。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皇恩四季都浩荡,不服徭役不纳粮,淮河两岸喜洋洋。”

可任何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朱元璋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也招致了很多百姓的埋怨。为了兴建这座亘古未有的中都皇城,他动用了9万工匠,14万军士,50万民夫,再加上南方各省、州、府、县和外地卫、所负责烧制城砖的工匠,各地采运木料、石材、供应粮草的役夫,总数达100多万。致使百姓不堪重负,颇多怨言。洪武八年,朱元璋回凤阳视察,目睹此弊,下诏停建中都。

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从侄儿朱允炆手里夺取了皇位,将都城迁到了北京。凤阳、南京的地位也因之陡然下降,当年那些迁徙的百姓也没有了以前的优惠待遇,他们中的很多人思念故土,就又回到了老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末年,他们在迁徙途中,就以演唱《凤阳歌》作为索钱财、讨饭吃的手段。自然,那时候的歌词对朱元璋还是大加赞赏的,只不过后来时移世易,歌词也随之变了味。

明朝灭亡之后,南明鲁王(朱以海)驻守金门,闽中尤其是福州一带。清政府就大批量征收花鼓队,让他们唱着咒骂朱皇帝的《凤阳歌》,以瓦解南明军队的战斗意志,当然了,由于目的不同,歌词自然也就变了,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那句“自从来了朱皇帝,十年到倒有九年荒。”

也正是因为这样,朱元璋在百姓心中的印象就自然的下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