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出的元宵灯谜和灯联流传至今 你对的出吗?
在元宵节的时候,中国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开始流行,至今不衰,那你知道有些历史名人出的元宵灯谜流传至今,小伙伴们你们对的出来吗?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
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智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相传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冲冲的去看灯会,看到高兴的时候,乾隆还与大臣们玩猜灯谜的游戏。
大学士纪晓岚出了一个灯谜:“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纪晓岚这灯谜一出,难倒了在场所有人,最后竟没一个人答得上来,纪晓岚只好自己揭开谜底,原来灯谜说的就是“猜谜”。
古往今来数千年历史,有许多关于元宵节的趣事,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20岁的时候赴京赶考,于元宵节时路过某个地方,就一边赶路一边观赏灯会。说来也是缘分,那么多的灯,他偏偏就看到了一大户人家高高悬挂的走马灯,只见那走马灯下悬着一个上联,乃是那户人家在征对招亲。
王安石一门心思赶考,哪有心思参加招亲啊,他只是瞥了一眼上联,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默默思考片刻,怎么也对不出来,他只当一件平常事,也没太在意,对不出就离开了。
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了一个上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此联一出,难倒了一大片考生,王安石见到了却一副喜出望外的模样,因为他发现之前没对出的那个招亲的走马灯联恰好能对上主考官的上联,于是他便以招亲联应对出,最后被取为进士。
王安石考中进士后回到家乡,途中又路过那户招亲的人家,见还是没人对出走马联,便以主考官出的联回对,成了那户人家的乘龙快婿。
除了王安石,还有一个秀才在元宵节这天凭借自己的才学直接被皇帝赐为了状元!相传明成祖朱棣当皇帝的时候,有一年他在元宵节微服出游,在民间,朱棣和一个秀才聊得非常投机,朱棣认为这个秀才是个人才,就出了一副上联考验秀才,“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
秀才听后,立刻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朱棣在位时期的年号便是“永乐”,秀才此联一出,朱棣大喜,当即就赐秀才为状元。
对秀才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无数读书人挤破了头都不一定能考中进士,他却一下子就成为了进士里的第一名,这还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当然啦,还有很多很多的灯谜,例如说,成语里的灯谜:铁公鸡—一毛不拔、相声——装腔作势,还有字类的:内里有人——肉、入门无犬吠——问,还有地名类的:固若金汤——保定、全面整顿——大理等等,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多少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