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人才选拔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
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原名朱重八,字国瑞,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出身贫苦低下阶层,年青时曾为地主家的佣工,当过短期的和尚,二十五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反元红巾军。1361年被龙凤政权封为吴国公,后来随着力量逐渐壮大,荡平群雄,于1368年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年号洪武,庙号明太祖,逝世于1398年,在位时间达31年。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位帝王之一。他在位期间所采取的人才选拔标准、不拘一格用人的风格和独树一帜的人才观仍然对今天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产生重要影响。
民乃邦之本,国安则士人出
元朝末年,群雄逐鹿,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国家处于长期的动乱之中。它预示着一个新兴帝国即将诞生时临盆前的阵痛。一介“濠梁之民”“淮右布衣”的朱元璋凭借逐渐积聚的实力征服群雄,推翻了元王朝的统治,建立起了一个新兴封建帝国—大明王朝。出身寒微的朱元璋深知百姓疾苦,长期的战乱让国家国力尽衰。正如他所言:“民乃邦之本”。为此,他提出了“凡治以安民为本,民安则国安”的思想。从上可以看出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顺民意,体民心的好皇帝,只有做到心存百姓,国家稳定,才能广开招贤纳士之门,不拘一格的选拔和任用人才,国家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百姓方可安居乐业。
举贤任才,霸业之基、立国之本
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每当朱元璋攻克一个地方,就会亲自下召,网罗当地人才以为己用,他充分认识到人才对建立霸业的重要性,也是其后来“治天下以人才为本”的人才观形成的雏形。元至正二十年(1360),当他向乐平儒士许瑷请教夺取天下良策时,许瑷就曾建议到,你若想要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国家,人才和英雄是必不可少的决定因素。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隐藏于民间的有志之士和奇伟之才,多次下“荐贤令”求取人才,这也为后来明朝建立后实行的“荐举”制奠定基础。在他看来,天下不乏人才辈出,只是缺少了一双发掘的慧眼和提供他们展示才华的平台。经过朱元璋多次的征召举贤,其身边已经聚集了无数精英之士和雄伟之才,比较具有典型代表的是号称“浙东四贤”的青田刘基、龙泉章溢、丽水叶琛和金华宋濂。毫无疑问地说,朱元璋通过大量多次的举荐人才,不仅让自己在群雄争霸中迅速脱颖而出,而且也为后来明朝的建立和巩固朱明王朝的政权统治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开科取士,期必得于全材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一次开科取士并于五月颁设科取士诏,从其诏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设科取士,期必得于全材,任官惟贤,庶可成于治道。”的人才选拔的目的和要求。作为封建统治者,他清楚教育对国家稳定,教化民众、移风易俗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因为当时务实上进,一心为国的贤人之士太少,加上当时大多数的人才都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文武兼修缺失。因此,他要求所有的国子学的学生和皇宫贵族必须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武学方面的修为。后来,他又要求各地官员选拔人才“必以德为本,而文艺次之”为标准,进一步为天下学子明确学习的方向,回归于求真务实的根本。由此可以看出,他对人才的要求极高,需要文武兼备,德常兼备的全材。同时,他以德文本,求真务实的选拔人才的态度和思想为后世帝王提供了典范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兴办学校,培育人才
朱元璋认为,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人才来自于学校的培养。因此,他于1365年将应天府改为国子学,创建了当时中央最高学府。他在加强中央学府建设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地方教育并于洪武二年发布兴学令,在全国各地兴办学校,发展教育。洪武八年(1375年)又再次下令,设立社学,让民间子弟获得受教育的权利。洪武时期全国府州县总数为1435,共设府州县学为1297所,平均设学率为90.38%,在所设州县学中,属于该时期创建和重建者有1063所,占81.96%。由此可见,明太祖朱元璋通过构建全国学校教育网络体系,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而确立了明朝“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朱元璋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对系统化人才的追求。
科举与荐举并举,多方位选拔人才
在朱元璋看来,科举和荐举可以更好的招纳人才。其实,荐举制在朱元璋反元斗争中早已成形,由于当时全国未能统一故无法进行统一的考试。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科举在明朝洪武年间经历了开科取士继而罢停,又复而重开科举,最终形成“三年大比”的模式后而成为永制。在科举停开期间,主要是通过举荐向国家输送人才,后来演变成将两者并举的人才选拔制度。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改国子学为国子监。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国子监生共有1532名,其中官生(指品官子弟,土司子弟及海外留学生)45名,民生(民间俊秀通文义者)1487名,到洪武二十六年(1396年)监生数量已达8124人,而官生仅有4名。科举和荐举的并行,拓宽了人才入仕的渠道,提高了国家民众整体受教育水平,激活了国家人才培养的活力,充实了人才的数量和刺激了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能够更好的为国家选拔出治国急需的专才和人才干部的储备。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位君王,他一系列的改革创举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的人才观和人才选拔思想对当今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校育人,企业选拔人才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今天人才选拔的某些方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思和自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