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剧本记录,居然是由乾隆听戏不过瘾导致?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乾隆皇帝爱听戏,可是你知道么就是因为这个爱好,他创造了一个世界最长剧本的记录,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这个世界最“长”剧本,它就是《昭代箫韶》。
清宫大戏《昭代箫韶》是一部空前的杨家将系列剧本。北京市戏曲研究所藏本。共三十八本,全剧共240出。此剧由同名昆曲(共十本,每本二十四出。今有清嘉庆十八年内府刻本)翻改。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由慈禧太后主持,太医院、如意馆中稍知文理者均参与其事。
故事全部按照昆本次序,略加删节,随翻随唱,翻至第七本第三出。皮黄本为四十本,每本多者四出,少者一出。中国戏曲学院藏有故宫升平署抄本,与此说相符,与北京市戏曲研究所藏十八本起始相同。全剧编演历时两年,因八国联军入侵而中途中辍。
出处缘由
乾隆皇帝喜欢听戏,甚至把戏曲大家都请到宫中来为自己唱戏,乾隆看戏与现代人看连续剧一个道理,他也有自己喜欢的曲目,这两种曲目便是《说岳》与《杨家将》。
可是时间长了,新鲜感也就差了不少,毕竟当时的戏曲也就只有那么多,翻来覆去的唱,任谁都会听的厌烦,因而乾隆皇帝就想着命人编写新戏。
编写新戏属于高端的原创工作,非得有名的文化人不可,这么重要的任务,便被分派给了当时的戏曲家王廷章。当时专管戏乐升平署的王廷章,可谓是耗费了毕生的心血,终于编排出了一部大戏——《昭代箫韶》。
《昭代箫韶》,共20卷,如今传承下来的,是嘉庆18年武英殿刻朱墨套印本,其中宫调、科文、服色以及韵句都用小红字,曲牌用单行大红字,曲文用大黑字等。
《昭代箫韶》的内容都取材于《杨家将》,全部曲目共240出,绝对是古今以来的“大戏”。可在编写的时候,王廷章却煞费了苦心,《杨家将》中大部分描写的都是抗辽的英雄事迹,若是按照其中的思想主张来写,必然有影射清朝的可能,故此王廷章笔锋一转,将其矛盾淡化,转而变成歌颂忠臣孝子的曲目,曲目完成后,乾隆皇帝一直对其颇为满意。
至此以后,《昭代萧韶》也就成了宫内的保留曲目,一直受到皇亲贵族们的欢迎。慈禧太后也是个戏迷,不过她的文化貌似不太高,听不懂这“咿咿呀呀”的文雅昆曲,因而干脆找来名家旦角陈德霖,让其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可修改归修改,慈禧太后偏偏要掺合其中,慈禧太后虽是戏迷,却不懂其中之精华,往往会把戏曲改得面目全非,甚至连合辙押韵都做不到,害的这些戏曲家们每次唱戏时都感觉别扭无比,可碍于老佛爷的权威,也只能听之任之的硬着头皮唱下去。
《昭代萧韶》称得上是戏曲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其篇幅之长、曲目之精、韵调之雅,无不影响着如今的戏曲界。然而,这样的大戏在当时却只能算是小众的“流行元素”,因为缺衣少食的百姓们,既听不懂也没有闲心欣赏。想必在封建王朝中,也就只有“位高权重”的帝王,才会有雅兴享受如此大戏了。
可以说乾隆的这一举动,在戏曲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对此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