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古代夏天没有空调他们是怎么度过炎炎夏日的?

最近天气越发炎热了,如果这种夏天没有空调,简直就是过不下去。就算是在家里,躺在床上,如果没有空调的话,那也好像是躺在火炉之上。要不然怎么说空调就是我的命呢?当然,身为现代人有了电,有了空调,我们才能够过得如此舒适。能够躺在开着空调的房间里玩着手机,吃着冰镇西瓜,日子简直不要太逍遥。这么想来,好像古代人相比而言就要可怜太多了,因为他们没有空调,而且穿衣服又不能像现代人一样穿个裙子或者是短裤。既然如此,那古代人他们到了夏天又是怎么过下去的呢?那么古代人是如何来避暑的呢

早在先秦时代,时人便利用天然冰来制冷降暑了,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此部门的编制不小,共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进行储存。把冬天的冰藏到夏天,再拿出来用,在没有冰箱的当时,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冰窖。虽说古代的科技没有现代这么发达,但是也不要小瞧古代人的智慧哦!他们会绞尽脑汁的想出可行的办法来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那么,古人除了挥挥扇子,还有怎么样的方法来减少点热气呢?你肯定没想过原来古人也会吃冷饮,也会用“冰箱”。

古人爱玩,尤其是在自然的山水中嬉戏,常常会有大人和小孩一起游泳、戏水的欢闹场面。明代李时珍说,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而暑天炎热的气候,往往使人烦闷、焦躁,容易“上火”,所以夏天钓钓鱼是不错的选择。古人云:“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钓鱼的修身养性作用不可小视。除了垂钓,古人喜爱的夏趣活动还有很多,比如养金鱼、钓鳖、捕蛙、夏猎等。

房子的屋檐来帮忙,明朝之后,人们的房屋屋檐建筑是有科学技术含量在里面的。建筑规制是:“檐步五举,飞椽三五举;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再加拽架”。用了什么的科学奥妙呢?那时人们已经善于运用冬夏季日影的角度(就是今天所说的太阳高度角,北京地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7°,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6°),来设计出檐的角度。宫内的北房有了这个角度的屋檐,就能够在夏至前后,屋檐遮阳;到了冬至前后,阳光满室,使得房间内有冬暖夏凉之感。

从唐代开始,就有专门避暑的凉屋。这种临水而建的屋子,有的是用水车推动风轮,将凉气送进屋里。有的是将用机器把水传到屋顶,让水沿着屋檐徐徐落下,降温力十足,非常凉爽。明代以后,皇宫的房子都会根据太阳高度角来设计屋檐角度,保证夏至时能遮阳,冬至时又有阳光,能够冬暖夏凉。凉棚是指在宫殿顶上用圆木、苇席搭顶盖。烈日当头时遮阳,早晚收起时还通风。

冰块在现代自然不是新有名词,但在古代绝对是新有名词,在古代他们是怎么储存冰块的,在古代,储存冰块是富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会在头一年的冬天就会提前凿洞来储藏冰块。到第二年的夏天,你把它拿出来,那效果杠杠的,既省钱也环保,效果不比空调差。

古代的夏天同样有蚊虫,躲避蚊虫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那时并没有蚊香,因此在古代人们在夏天一般是躲在蚊帐里睡觉,后来逐渐有人在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香花,夜帐中沁人心脾、香气四溢,还增添不少的情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