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三国最强诸侯袁绍,失败只因犯了这三个错误

历史上三国是群雄并起的时代,可是在前期要谈论到最强诸侯那非袁绍莫属了,可是他本可以一统天下,却因为这三个错误导致失败。

袁绍生平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袁绍失败的三个原因:

一,错失鬼才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郭嘉。这个人好处三国奇才,据说他的谋略超过诸葛亮。可就是这个一个人才,袁绍却不会用,还错失了。

三国顶级谋士郭嘉从小胸怀大志,在20岁时,就感觉到天下即将打乱,最初郭嘉投奔到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门下。袁绍虽然对郭嘉礼遇有加,但并不重用,这让郭嘉很伤心,只得另谋高就,就跟了曹操。曹操得到郭嘉就好比刘备得到诸葛亮。从此,风生水起。

当然,就算没了郭嘉,也不要紧,因为袁绍手下还有人才,比如许攸。

二,逼走良才

这个人就是许攸。许攸这个人其实跟袁绍和曹操关系都很好,当初曹操叫许攸跟着他,不过许攸看不上曹操,因为曹操实力没有袁绍强,所以他跟了袁绍。

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军粮告竭,派遣使者赍书往许昌教荀彧作速措办粮草,使者被许攸所获。许攸截获了曹操军粮告竭的这个重大情报,十分高兴,立刻向袁绍献计说:“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

可惜,袁绍却轻描淡写,并没有采纳,还将许攸大骂一顿,甚至还说许攸是曹操派来的卧底。这让许攸很伤心,转而投向曹操。可以说,许攸的出走,完全是袁绍一手造成的。如果袁绍采纳,历史将会重写,那时统一北方将是袁绍而不是曹操。

许攸投靠曹操后,曹操大喜过望,好酒好菜的招待这位老朋友,在曹操的盛情款待和礼遇之下,许攸向曹操和盘托出他曾向原来的主子袁绍献的这条计策,曹操听后大惊,出了一身冷汗,说:“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

于是曹操虚心求教,许攸便和盘托出了袁绍的重要情报,建议并促成了曹军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计划。曹操也当机立断依计而行,亲自率领轻骑兵直奔袁绍的粮库乌巢(今河南封丘西北),一把火烧光了所有的军需物资和后勤设备。导致战役出现重大转折,使曹操转败为胜。

三,忽视谋士

袁绍没了许攸还不至于一败涂地,因为袁绍手下还有一个谋士也猜到了许攸的计谋,那就是沮授,而这就是袁绍犯的第三个人事错误,那就是忽视沮授。

沮授是东汉末年的著名谋士,“少有大志,多谋略”,曹操曾感叹说,如果他能得到沮授,则天下不足虑。可见沮授也是三国时期的重要谋士。沮授本来是冀州牧韩馥的谋士,后来袁绍得了冀州牧后,沮授就跟了袁绍。

兴平二年冬,汉献帝为李傕等人所迫,受困于曹阳。沮授敏锐地从此事中捕捉到机会,首次明确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张。可是袁绍根本没采纳,结果被曹操建了便宜,袁绍才追悔莫及。

后来袁绍和曹操争霸北方,沮授献策说希望打持久战,“我军数量虽多,但战斗力比不上曹军;曹军粮草短缺,军用物资储备比不上我军。因此,曹操利于速战速决,我军利于打持久战。应当作长期打算,拖延时间。”

可是心高气傲、急功近利的袁绍认为这不符合自己的气质,还认为沮授是“慢我军心”。结果将其治罪,囚禁于军中。

尽管如此,沮授仍能以大局为重,在牢笼里,尚且时时关注两军的战况,冒死向袁绍进谏:“乌巢屯粮之所,不可不提备。宜速遣精兵猛将,于间道山路巡哨,免为曹操所算。”

所以说,沮授已经告诉袁绍乌巢粮草的重要性了,如果袁绍这个时候采取措施,那么就算许攸投靠曹操,也无济于事。

可惜袁绍不仅没有采纳他的合理化意见,反而将他大骂了一顿,而且还斩了监押沮授的兵士。后来,果如沮授所料,粮草被烧。

其实,袁绍手底下不是没人,而是人才众多,郭嘉、许攸、沮授,都是一等一的谋士,奈何袁绍不用,而这三个致命的人事错误也最终导致袁绍兵败,一统天下成为泡影,最终失败。

历史评价

郭嘉:①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②袁绍有恩于民夷。

荀彧: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和洽:本初乘资,虽能强大,然雄豪方起,全未可必也。

荀攸:绍以宽厚得众心。

沮授: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对此你对于这位三国前期最强的诸侯袁绍,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