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弘作为唐高宗最喜爱的儿子英年早逝 据说是死在了他母亲武则天的手中
李弘从小天资聪明,又懂礼貌,李治和武则天都非常喜欢他,就连朝中大臣都对这位小太子赞不绝口,既然李弘这么优秀为什么后来却英年早逝了呢?
李弘向郭瑜学习《春秋左氏传》时,都不忍阅读里面关于“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认为史书不该将这种有违伦理道德的事记载。郭瑜开导他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读之可以正行”,但李弘还是从此不再读这类书籍。
李弘对臣属和百姓同样怀有一颗仁善之心。大唐征兵条例规定,凡“逃亡限内不首及更有逃亡者”,均会受到“身并处斩,家口没官”处罚。李弘认为条例太严,不合实际。他上书高宗,请求更改。李弘还曾请旨高宗“以同州沙苑地分借贫人”, 高宗称赞他宅心仁厚,答应了他的要求。
李弘3岁就被高宗封为代王,4岁立为太子。高宗为培养他,经常让他监国,并委派戴至德等大臣协助其处理朝政。
武则天作为李世民的遗孀被安排到感业寺出家为尼,后来王皇后为了对付萧淑妃就把武则天接进宫,本来是打算让她们俩互掐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没想到却搬起石头砸着自己脚了,那都是后话了,武则天二次进宫后变得成熟起来了,不再像以前那么莽撞,慢慢的地位也得到了稳固。
对于王皇后的安排李治当然非常满意,自从武则天被接进宫后李治就天天和武则天腻在一起,不就武则天在后宫就开花结果,有了和李治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李弘。自古后宫都是母以子贵,李弘的到来也让武则天彻底把心放到了肚子里,再也不用回到寺庙去熬日子了。
武则天在后宫慢慢站住脚后就开始对付王皇后和萧淑妃,通过一系列残忍的手段最终把她们都搬倒了,坐上了她梦寐以求的皇后的位子。然而就在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李弘又上演了一次“子以母贵”,在李弘四岁那年就被立为了太子。
关于李弘的死因,很多人认为是武则天用鸠酒毒杀了他。
依据一,《新唐书》《唐会要》和《资治通鉴》中都记载了有关武则天毒杀李弘的传言。
依据二,李弘和武则天确实有矛盾,武则天有毒杀李弘的动机。
李弘曾上书高宗,奏请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义阳公主与高安公主出嫁,而萧淑妃是武则天的死敌。
武则天为李弘选定杨思俭的女儿为太子妃,但尚未完婚,就被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强奸。
李弘受高宗厚爱,多次监国并参与朝政决议,威胁到了武则天的大权。
那么,李弘究竟是不是武则天毒杀的呢?
首先,关于《新唐书》《唐会要》和《资治通鉴》这三本书所记载的内容。
《新唐书》和《唐会要》是有李弘被毒杀的记载,但这两本书大概成书于北宋,其中收录了很多唐代中后期人们的观点,当时的唐人对武则天多有偏见,认为武则天抢夺了李唐江山,甚至将武则天妖化成恶魔。
司马光对此说法也提出异议,认为“《实录》《旧传》皆不言弘遇鸩”。而且,司马光并没有在《资治通鉴》中明确提出,李弘是武则天用鸠酒杀死的。只是说:“弘之死,其事难明,今但云时人以为天后鸠之,疑以传疑。”司马光认为李弘的死有太多的疑点。
其次,关于武则天杀害李弘的动机,也显得太过牵强。
义阳公主与高安公主虽是萧淑妃的女儿,但两位公主并没有和武则天有直接冲突,况且李弘奏请将两位公主出嫁,主观上并非针对武则天,只是出于对两位公主的同情。武则天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动杀机,而且最后还是答应了李弘的请求,将两位公主出嫁了。虽然是嫁给了殿前当值的翊卫,但武则天也只是针对萧淑妃的。
太子妃杨氏被贺兰敏之凌辱,受害者是李弘。以李弘的个性,断不可能找武则天兴师问罪,何况杨氏和李弘尚未完婚,母子俩不会为一个没过门的妃子闹得你死我活。
要说李弘威胁到了武则天的权利,也不大可能。因为武则天当时已经和高宗并称“二圣”,手握大权,早就参与朝政决策,李弘根本威胁不到她。
那么,李弘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其实只要心细也不难在史料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李弘从小身体不是很好,而死后唐高宗李治曾为李弘写了悼文,根据《旧唐书》记载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琰圭”是一种玉器,是身份的象征,从字面上理解,意思就是自从手里有了这个玉器,延伸一步,这句应该解为:“李弘自从获得太子的尊贵地位”。那么“沉瘵婴身”呢,“瘵”一般指的是痨病,也就是咱们通常说的肺结核一类的肺病。
李弘死后,唐高宗悲痛欲绝,追谥他为孝敬皇帝。这也算开了一个先河,死去的太子被追谥为皇帝,李弘在唐朝还是头一个。由于李弘去世的时候正逢农时,为了不耽误农耕,李治下令在洛阳附近为李弘修建陵墓。于是,李弘最后就被葬在了现在的偃师市缑氏镇,陵墓被命名为“恭陵”。
因此,李弘最终的死因不是武则天的鸠酒,而是死于肺结核,毕竟那个年代这种疾病基本上不可能治愈,李弘的死有种天妒英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