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当上皇帝后,先后两次为了康熙割破自己手指?
中国历史上不论小到平民百姓大到皇帝,都讲百善孝为先,而这一体现在雍正当上皇帝后,先后两次为了康熙割破自己手指?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在康熙去世后,身为儿子的雍正要为父亲办好最后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如何评定康熙一生功过的问题,第二件则是解决好康熙的陵寝问题。为这两件事,雍正真真切切地自伤身体,流了两次血。
关于评定康熙的一生功过,主要是通过庙号来体现。根据传统做法,康熙是继统之主,而非开国之君,庙号应该用宗字,但雍正表示不满意,必须要用祖来彰显康熙的功德。下面大臣们想来想去,提了几个庙号给雍正选择,最后雍正觉得“圣祖”最能概况康熙一生的功绩,于是割破手指,用自己的鲜血把奏折上的“圣祖”二字圈了出来:
“诸王大臣官员,俱深悉我皇考一生神圣实行,同心合词,恭上尊称,无一人异词,甚惬朕怀。朕之哀思,庶可稍释。谕毕,上持针刺中指出血,将奏内圣祖二字圈出,敬恭高捧,交与大学士等赍出。”
雍正第二次血书,也是关于康熙陵墓的命名问题,这时比当初定庙号已经过去几个月时间了,但雍正还是毫不犹豫地再次割破手指,以血圈出选定的康熙陵墓名称:
“丁卯。大学士等,恭拟圣祖仁皇帝陵名进呈。上览奏,哀恸不胜,亲刺指血,圈出景陵字样。”
清朝后来的皇帝们给自己老爹圈定庙号还有陵墓名称时,都是按章办事,没有像雍正这般隆重,以血书的方式来给先帝尽最后的孝心。
如何看待雍正皇帝这两次的血书呢?或许有朋友觉得,不就是割破手指流几滴血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对皇帝这样的身份而言,一是万乘之尊,身体尊贵不可轻易损伤,二是从小娇生惯养,很少有受伤的机会,一般也不太愿意主动去割自己的手指,所以没有人去效仿雍正的做法。相比较之下,雍正皇帝确实无愧于他自诩的硬汉子称呼。
后世评价
康熙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
清宗室、史学家昭梿说:“宪皇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余尝闻内务府司员观豫言,查旧案档,雍正中惟特造风、云、雷、雨四神祠,以备祈祷雨旸外,初无特建一离宫别馆以供游赏。故当时国帑丰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
濮兰德白克:“控御之才,文章之美,亦令人赞扬不止,而其批臣下之摺,尤有趣味,所降谕旨,洋洋数千言,倚笔立就,事理洞明,可谓非常之才矣! ”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