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判决诛杀九族之后那些家人亲戚为什么都不跑呢?
诛杀九族这个词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一个人犯了重罪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判这样的刑,那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的亲人为什么都不跑路呢?
在古代朝廷上,臣子们是不能有任何反叛之心的,一旦被发现,对皇帝来说就是最大的威胁。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是非常看重中央集权的,不管是谁都不能有半点私心,如果有人想要篡位,那一定是要死刑处理的,甚至还要把尸体示众几天,引以为戒。但在这些人被处置之后,皇帝还是担心他的亲人或后代会有同样的想法,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干脆就把所有重罪的人株连九族。
族刑最早出现在商朝,当时商朝一个叫盘庚的君主想要迁都。但是很多贵族和大臣都强烈反对。盘庚一怒之,下令将拒绝迁都的贵族全家处死。在这种酷刑面前,大家都不敢反对了。到了秦朝的时候,族刑被正式的列入了法典。由于族刑的震慑力巨大,所以古时候都喜欢用。甚至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夷三族”、“诛九族”等更加灭绝人性的刑罚。
明朝初期,燕王朱棣起兵打败了建文帝朱允炆,夺得了皇位。大学士方孝孺拒绝为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下令“灭十族”,仅仅因为一个人,却要处死近一千人。可见当时有多惨烈。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这个犯人被抓之后,他的亲人们没有马上逃跑,反而等着被抓?
一,这些人心存侥幸的心里
在古代,虽然灭族的口号叫做“男女无少长皆杀之”,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却不一定是这样。东晋的时候规定,灭族时,可以不杀妇女。唐朝时期,未年满十四岁可不杀;之后的宋元明清,基本都沿用了唐朝这一规定,不过未杀者还是要被罚为奴隶。
二,处罚的速度特别快
古时候不像现在,出事了打个电话就能通知家人。古时候通讯落后,很多犯人被抓住判刑了,家里人都不知道。而且那些负责办案的在收到指令之后,都会“速战速决”,直接到犯人家里就开始大开杀戒,犯人亲属们大多死的不明不白。更别说还能提前逃跑了。
三,实在是跑不掉
古时候盛行宗族群居,一整个家族其实都住的很近。这样便于在遇到匪患、盗抢流寇之类,互相都能有个照应。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旦其中一人被判了诛九族的大罪,办案的军队会火速赶到这个家族,鸡犬不留。
有些族人虽然收到消息很早,可是在古代,逃犯的抓捕率可是很高的,古人因为户籍的关系,生活范围都很小,所以只要有外人来到自己的家乡,乡民都会即使的发现,然后通告给官府。
古代的连坐制度对于抓捕逃犯来说也非常的重要,在这个制度下,邻里邻居的谁若敢私藏逃犯,一定会被供出来,否则遭殃的可就是自己了,这样一来,逃犯没地方逃,也没人投靠,只能躲进深山野林,可那个时候山中猛兽频出,无路可逃之下,还不如坐以待毙。
所以很多时候,即使被宣判株连九族,这些亲人们也都不会选择逃走。因为即使逃走也并不容易,最终还是死路一条,甚至还会因为逃跑变得罪加一等,死的更痛苦。古代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当时的人也并不傻,要是能逃的话还会在家等死吗?所以其实在被宣判之后,他们就已经没有任何活路了。
所以株连九族也是古代最残忍的刑罚之一,因为除了要对犯人实施死刑之外,还有很多人因此受到连累,可以说是一种灭族之灾。而且很多人在听说这一刑罚之后,根本连逃跑的勇气都没有了,对他们来说就只能在家里等着官府的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