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批阅奏折时出的搞笑事件 其中雍正康熙所回复的最为雷人
历代皇帝日常工作最为耗时的便是批阅奏折了,奏折上写的应该都是国家大事,当然了,可能还有一些皇帝和大臣的秘密谈话。
但到了清朝皇帝这里,奏折就不仅仅是这些作用了。这时奏折就像是我们平常上班要打卡一样,不管是什么样的事情,都来先走走程序。这样的规定就导致了在清朝时,各种各样的奏折疯狂涌现,其中就不乏很多无用的奏折。而我们所熟知的康熙,雍正和乾隆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而有一个人,大家可能不知道,他称为奏折狂魔,那就是赵弘燮。他上奏折多到什么地步呢?据台北故宫不完全统计,仅仅是在他担任巡抚的17年里,就写了1176封奏折,平均下来的话,不到六天就要上一封。这个数量更是远超第二名,人家都不及他一半。在这么多的奏折里,光是请安折,就占了1/10以上。可以说是非常烦人了。不仅如此,他更是坚持不懈地多次给康熙上奏折想要进京贺寿。不管康熙拒绝了他多少次,他都能够在下一次再此上奏。可以说是让康熙烦不胜烦啊,偏偏还没有办法屏蔽他,可以说是很心累了。
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皇帝,不论手下的大臣们多么熊,他们还是会认认真真地去批复每一份奏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连皇帝也必须得加班熬夜,批奏折批到凌晨也不能入睡。甚至可以说,他们比我们现在上班族熬的夜还要多。可以这么说,清朝皇帝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的生活,都是他们自己弄出来的制度害的。
这种日子过得长了,谁都受不了啊。皇帝也是人,不是铁打的身子,天天超负荷运作,晚上还要宠幸后宫嫔妃,谁扛得住?于是清朝皇帝就任性的定下了朱批专用字。"阅","是","知道了",这些清朝皇帝,能少写字就少写字,要多任性就有多任性。我们还能从保留下来的奏折中看到"知道了"这三个字的对比,看来看去,康熙的字是写得最好看的。虽然奏折是在清朝时代发明的,但是历朝历代也有类似的东西。在明朝时就有一个人,因为奏疏上的废话太多,挨了一顿毒打。
这人是谁呢?他就是明朝刑部主事茹太素。事情是这样的,在洪武九年,他上了一个奏疏,朱元璋让别人读了一半不到,就花了三个多小时。而奏疏竟然还没有说到正题。朱元璋当下就生气了,让人不要再读。数了一下字数,竟然还有一万多字。要知道,古代用的文言文可比我们现在的语言精炼多了,他们的一万多字换算成我们的,哇,想想真可怕。朱元璋就把茹太素传唤到了宫里,当场就让侍卫一顿毒打。这件事的直接结果是如太素三天下不了床,深远的影响就是改善了明朝初期文官爱说废话的现象。可以说是杀鸡儆猴了。这么一对比下来,康雍乾三父子,可以说是脾气非常好了。碰上那么多的垃圾奏折,也只是在口头上说一下,并没有实质的惩罚。
有一些确实有趣,有些内容是闽浙总督写给康熙帝的,“皇上,我给您寄了一些芒果”,“知道了,之前没见过芒果,是有些新奇,但现在城内已种植,已经没有什么稀奇的了”;“皇上,我给您寄了一些西瓜”“我给你西瓜种子,只是让你拿去种植,你不必给我寄过来”。还有一些是杭州织造写给雍正帝的,内容一来一往全是同样的问候语“皇上,最近身体怎么样,可还好?”“朕,身体很好,勿挂念”。甚至还有一些有趣的网友,用微信对话框来逗趣清朝的这些“垃圾奏折”调侃到皇上也不好当啊,身边的臣子们全都如此有趣,皇上耐心不错啊。对话框内容如下:满保:陛下。
康熙帝:?
满保:臣给您寄了一些芒果。
康熙帝:朕不爱吃,以后不要再送了!
一个月后
满保:陛下
康熙帝:?
满保:给您寄了一些芒果~
康熙帝:朕都说了不要!
雍正时期,在生产美女的杭州,隶属于内务府的 杭州织造上奏折请安:皇上,您好吗?雍正皇帝回复的很干脆,他说:我很好。这个杭州织造收到后,隔了不久又请安:皇上,您好吗?雍正皇帝也没啥好说的,仍旧是:“我很好”。
这样反反复复了十四次之后,雍正皇帝终于回了条新的内容:“我很好,最近还胖了些。”原文是:朕躬甚安好,还胖了些。
当然啦,实际批改奏折并不是我们说的那么的轻松玩笑,奏折里更多的还是各地百姓和军机要事。我们透过这一封封奏折,可以略加领略到清朝时期的风土人情,军政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