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秦朝的直道许多路面为什么至今都不长草?是何原因?
秦朝直道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是它自从被建成之后,使用了近2000年的时间,一直到清朝才逐渐荒废,哪怕2000多年过去了,这些路依然有大部分路段寸草不生,那么,秦直道为什么这么神奇呢?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嬴政无疑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尽管他在执政后期,因为追求长生梦想,以暴政压榨百姓,最终导致秦朝只存在了短短十几年便灭亡。但他在位期间,对后世作出的贡献,同样是不可抹杀的。
除了修建长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之外,秦始皇修建的两条道路,同样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条道路是秦驰道。这是一条以咸阳为中心,贯通全国各地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道”。这条道路,对于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条道路是秦直道。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是一条秦代修筑的交通干道。该道路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但没有具体的建成日期。
建成之后的秦直道在清朝之前都有使用,至清朝时逐渐废弃。2009年,陕西延安市境内的秦直道透过考古发掘确认,至此关于秦直道的走向几乎已全部确认。
2006年和2013年,秦直道遗址、秦直道起点遗址和秦直道遗址延安段、秦直道遗址庆阳段分别列入第六批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修建秦直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要“游天下”,也就是方便出巡。
除此之外,秦朝统一全国后,最大的威胁就是北方的匈奴。尽管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来抵御匈奴,但由于长城防御距离太长,假如没有一条与之匹配的交通路线,那么士兵的调动、粮草补给的运送,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这样一来,长城的作用就被削弱了。
因此秦始皇修秦直道,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都是当时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那么既然要修,肯定就要修到最好,因此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令大将蒙恬开始进行秦直道的建设工作。
蒙恬确实是主持修路的最佳人选。由于长期镇守北方,抵御匈奴,蒙恬对秦直道一线的地形了若指掌。同时,他为人正直严谨,做事细致,因此秦始皇选择了他。
秦始皇在国家基建上,向来不遗余力。因此,他对秦直道也有着很高的要求。首先一点,就是道路的质量必须要高,绝对不能长草荒废。
蒙恬为了为了实现秦始皇的要求,首先将道路选在了沙漠和黄土路段修建,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长草的问题。
其次,用来修路的泥土也必须经过反复地夯实,使其硬度达到一定标准。有现代专家推测,修建秦直道所用的泥土,实际上都是“熟土”。所谓“熟土”,就是把普通泥土捣碎,再加入盐碱等物进行炒制。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泥土硬度更高,并且能有效地驱除其中的植物种子。而且由于盐碱物质的存在,哪怕是有种子随风飘到土中,也很难生根发芽。
并且秦朝时期所做的一砖、一瓦、一兵器都有非常严格的质量要求,这也与当时的秦律有关系。并且每次做完用于战争类的物品都会刻上工匠的名字,以便日后惩罚或者褒奖。
当然了,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这条秦直道修出来后,一直在使用。常年人走马踏,那路上其实也没有长草的机会。正是因为以上的种种原因,最终,秦直道虽然修了两千年,依然鲜有荒草。
这条秦直道的筑成,不仅对诞生伊始的秦帝国的宏威大厦和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在促进国家稳定、中原内地和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陕甘宁诸省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体现了那个时代国力的雄厚和珍贵的匠人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