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吃饭时菜不过三口 再好吃的菜都不能吃第四口

皇帝的好处那真是数不胜数,但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就比如说吃饭这一方面,并不是喜欢吃什么就能吃的。

身为一国之主,皇帝的吃喝拉撒都与普通百姓有着天壤之别。

比如说,清代皇帝吃饭叫“传膳”。

当他饿了的时候,首先传出口谕,下人们里外一起行动。

上菜的走中间南门,皇帝坐东朝西,把上菜的、揭盖的、尝膳的全看得清清楚楚。

皇帝吃饭时,太监分立两旁,各司其职。

老太监喊一声:“膳齐”!

院内的民乐手开始鼓乐齐鸣,皇帝则在太监的簇拥下步入膳桌用膳。

皇帝吃饭不能说话,所以皇帝吃饭全凭侍膳太监的眼力。

皇帝的眼睛瞧到哪个菜,侍膳太监就要赶紧把哪道菜挪到皇帝面前。

但侍膳太监不许献殷勤,比如说“这道菜时兴”、“这道菜味道好,您尝尝”等等。

“菜不过三口”,正是法家权术的体现。身为一国之尊,最怕让底下的人知道弱点。

古代的皇帝吃饭有个规矩,叫“菜不过三口”。

就是一顿饭里,面对着满桌珍馐,不管皇帝喜欢吃哪一道,就单道菜而言,都不得超过三口。皇帝吃饭,一旁有太监监督着。哪道菜,皇帝吃了几口,太监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要是有某一道菜,皇帝吃了三口,太监马上就会将该道菜撤下去。接着,连着十天半个月的,这道菜都不会出现在饭桌上了。

所谓的弱点,可以指皇帝性格或能力上的缺陷,也可以是皇帝的兴趣爱好。底下的人知道了皇帝的爱好,让人有机可趁,趁机邀宠,导致小人当道,吏治败坏。时日一久,皇帝带头贪污腐化,上梁不正下梁歪,国家也就江河日下了。

在这方面,明正德皇帝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正德皇帝喜欢做木工,于是刘瑾每次趁着正德做得起兴时,把国家大事的奏折拿去给正德批阅。次数一多,贪玩的正德皇帝于是烦了,让刘瑾以后碰着这类事件,就自己拿主意。有了皇帝的金口玉言,刘瑾名正言顺地把持了朝政大权,最后弄得人神共愤。

所以,让身边的人知道皇帝的喜好,无疑是件危险的事儿。有如刘瑾这般,反而行之,利用领导的兴趣而大权独揽;当然,也有如宋徽宗时的高俅,从正面进攻,知道领导喜欢踢足球,就拼命地练,练出了一身好技艺,讨得主子的欢心,在仕途上从此青云直上。

可见,法家所谓的“权术”,也并非全无道理。

当然,菜不过三口,还有一个深意,就是防止人下毒。

满桌子的菜,起码有上百道,皇帝对什么菜都是浅尝辄止,不过一两口,就让人猜不出皇帝喜欢吃什么菜。这么一来,每次用膳,皇帝会吃什么菜,就成了个谜。若是有人想毒害皇帝,上百道菜一一都下毒,那这工程也未免太庞大了。

可转念一想,哪怕是坚持执行老祖宗规矩的贤明皇帝,日子也不好过呀!试想,连一日三餐这样本应放松享受的时刻,都得想着权术,提防着身边的人,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乐趣可言?看来,当皇帝也不是什么好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