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汉武帝晚年刚立过太子就直接处死了太子的生母 这是为什么?

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作为千古一帝的人瞬间会想到秦始皇,但还有一位汉武帝刘彻也能被称作千古一帝,历史上能配得上这个称号的除了秦始皇也就是只有汉武帝刘彻了。

之所以将“汉武帝”作为数千年历史上唯一的“千古一帝”,主要是因为“刘彻”在历史上的功绩和影响极其深远,不仅在军事上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开创“汉武盛世”的局面;在文化上更有“推恩令”,开创了从“直接任用”到“试用提拔”的“察举”先河。当然“汉武帝”做出的贡献绝不仅仅只有这些,诸如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打通“丝绸之路”、结束“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文化混乱局面等等,这些任何一件都足以影响千古。

历史上人们对于刘彻这个人的评价可谓是很有争议,有的人认为他用一生的精力来研究和对付匈奴,并且在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将军的帮助下,把侵扰我国北方边境长达数百年的匈奴赶到了极北之地,为我们国家在接下来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里可以静下心来搞工农业生产和发展社会经济是起到很大作用的,因此怎么赞美他都不过分。

但“人无完人”,这位“千古一帝”半生辉煌,到了晚年却掉入到“穷兵黩武”的陷阱中,一味的扩大疆土使“汉武帝”几乎到了“嗜血”的地步,甚至后世也出现了诸多对“汉武帝”的批评之声。“汉武帝”晚年,诸子因“皇位”互相争斗不休,甚至威胁到了“刘彻”自己的生命安全,这让本已嗜血成性的“汉武帝”变得性格更为怪诞和难以捉摸。

而事实上他作为千古一帝,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的。比如他曾经在临死的时候确立了刘弗陵为太子,但却同时又杀掉了太子的母亲钩弋夫人。我们都知道过去讲究母以子贵,他这样做让听到这两个消息的钩弋夫人到底是该喜还是该悲。喜的则是自己的儿子终于否极泰来,而悲的却是自己从此与儿子阴阳两隔。当时的人们在听到他的旨意后也是大惑不解,有的人认为他是不是已经神志不清了,但是因为他是皇帝所以没有人敢违抗他的命令,这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留子杀母政策的来历。

是不是“钩弋”做了什么错事?答案是“没有!”不仅没有,“钩弋”还和“刘彻”有过一段“天作之合”。早在汉武帝东巡路过“河间府”,身边的一个御用“术士”就告诉“刘彻”这里有一奇女子,形态万方,宛如天人不说,最神奇的是这名女子生来双拳紧握,任谁也掰不开。

汉武帝一时好奇,召见这名女子。果然女子非常漂亮,但就是双拳紧握,谁都打不开;后来汉武帝亲自尝试,竟然轻轻一掰就打开了女子的拳头,传说此女子手里还握着一支“玉钩”。汉武帝与此女的一段“奇遇”也使“刘彻”对其倍加宠信,封“婕妤”,居“钩弋宫”,因此又称“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居于后宫,历史上几乎没有“钩弋”参与过大汉政治的记载,可以说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妃子;“钩弋夫人”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生下了皇子“刘弗陵”,这位能继承“汉武帝”皇位的人。但就是这么一位与世无争,又生下“皇子”的人,到最后汉武帝却要第一个杀了她。儿子“刘弗陵”做了未来皇帝,钩弋也该“母凭子贵”本该尊为“太后”;况且她一生不参与政事,怎么说“汉武帝”也不应该杀她。可汉武帝偏偏就杀了,而且杀的理由还“无可辩驳”。

汉武帝杀“钩弋”的理由只有一句话“子弱母壮,必生祸乱。”这句话后世多认为是“刘彻”临死前最后的疯狂行为,主要是因为精心培养了30多年的原“太子”刘据引发了“巫蛊之祸”,以及其他四子的不成器,这才致使“汉武帝”心理扭曲。其实这只是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理由之一,但不是主要理由。

汉武帝此举非但不是“疯狂”之举,反而是其晚年最最“明智”的举动。其一,汉武帝有6子,大儿子“刘据”,也就是原本的“太子”,结果“巫蛊之祸”之后畏罪自杀;其他四子又开始为“太子位”明争暗斗,甚至引起了宫廷兵乱,直接威胁到了“汉武帝”的生命安全。对其“汉武帝”非常失望,同时痛下杀手惩戒;虽没有狠心的将“儿子”杀完,但任何一个儿子也都再没有能力与此时还年幼的小儿子“刘弗陵”争夺“太子”之位。

此时的“刘弗陵”年纪幼小,继承“皇位”根本没有能力管理偌大的“强汉”;既然皇帝幼小不能理政,那么其母“钩弋”自然而然的就要“垂帘听政”。试想,“钩弋”如果成了大汉实际掌权人,即使是再“贤良淑德”的人,第一件事也肯定会“除掉”威胁自己“亲儿子”皇位的其他“皇子”;这样一来,“汉武帝”一手建立的“强汉”王朝就会面临着内部瓦解的危机,即使“大汉”不至于就此覆灭,至少会引起一段“祸起萧墙”的大灾难。

说白了,汉武帝是担心“钩弋”成为前朝的“吕雉”和“窦太后”。尽管当时没有“垂帘听政”一说,但事实证明,无论是“吕雉”还是“窦太后”,她们成为一个王朝的实际控制人之后,其天下必会兵乱四起。汉武帝所谓的“子弱母壮”,或许在“钩弋夫人”看来也是无奈之举,谁让“皇帝”年幼,做母亲的又年轻?或许“钩弋夫人”就是一个无辜的牺牲品;但不得不说“汉武帝”此举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的确是其晚年最明智的举措。

封建王朝专制中先有“吕雉”、“窦太后”,后又有“武则天”,无论是哪一个女子当权,天下大乱必不可少;当然,“武则天”总体来说是个“好皇帝”,但在封建“男权”统治下,“女子当政”是无论如何不被接受的,引起兵祸势在必然。

到了清朝的时候,咸丰皇帝在临死的时候也遇到了和当年汉武帝一样的问题,他也想起了当初汉武帝的做法,但是这个时候的他没有刘彻那样的杀伐果断的性格,相反他也许是非常的疼爱自己的孩子,也非常宠爱孩子的母亲,再加上他与生俱来的优柔寡断的性格,使得他自己心慈手软了最终既把自己唯一的儿子确立为了皇权的继承人,又没有杀掉孩子的母亲懿贵妃。而在他死后这位心狠手辣不甘寂寞的贵妃就控制了他那个尚不能主事的孩子,从此开始了垂帘听政,由此也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更加混乱不堪的时代。这个贵妃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这个慈禧太后专权以后不仅在他的儿子同治手里专权,而且没几年就把这个皇帝给毒死了,此后更是成了她一个人的天下,此后的光绪也因为不甘于当一个傀儡皇帝而想要搞维新变法而被她发动政变,可以说简直是一次又一次地阻碍了大清朝的前进。而且她年轻守寡也是不甘寂寞,甚至有传出她还怀孕的奇闻轶事,不知道百年之后的咸丰如果地下有知看到他当初舍不得杀的贵妃这样的作派,会有何想法。

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明白了当初汉武帝的良苦用心,他并不是非得要杀死太子的母亲,而是当时的孩子年龄太小,而母亲正值壮年,注定会形成皇权与外戚的争夺,朝纲一定会形成混乱的局面,这个时候会造成更大的流血牺牲,因此他果断地选择了杀死母亲留下孩子,这个千年的疑团也直到这个时候才得以破解。

这么看,汉武帝为了“大汉”的长治久安,也许是牺牲了一个无辜的“钩弋夫人”,但其实际意义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