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是怎么对待李渊的?好到不能再好

唐朝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一举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迫李渊让位,三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直接传位于太子李世民。

有人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什么不杀了李世民?李渊年事已高,必须要立储君。剩下的孩子中,李世民是最合适的,年纪正好,能力也出色。况且李世民既然有胆子发动玄武门之变,说明他在朝野中的势力不小,杀不得。兄弟李世民都下得去手,父亲又怎么样。诸多考虑过后,为了江山,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李渊决定还是让位于李世民。李渊让位之后,李世民还算知道适可而止,给李渊面子。他在东宫批阅奏折面见朝臣,李渊还在太极宫住着。

经过这事后,李渊与李世民的关系一下就降到历史的冰点,这时候作为儿媳妇的长孙皇后就极为贤惠的充当了调节人的角色,她深知老人们都有隔辈亲的情愫,于是就隔三岔五的带着自己的儿子们去看望李渊,想借此调节一下李渊和李世民之间僵硬的关系,也让孤独无助的李渊心灵上有所安慰,见到孙子也确实让李渊感到极大的满足和开心,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享受一下儿孙环膝绕的天伦之乐了。

李世民登基后,一改李渊以往的治国之道,上台伊始就把李渊的《沙汰佛道诏》给废除了,下诏天下的僧尼道士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愿选择出家还是还俗,不再受强制还俗的约束,又针对李渊颁布的《武德律》中的以“威”治国之法改为执行以“仁”治国的《贞观律》,取消了《武德律》中规定的400多种死刑,本着能不杀就不杀,实在不行再杀的原则,经此治理,大唐王朝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繁荣景象。

几年之后,李渊搬到了大安宫,一般不出来见人,什么也不管,就只是偶尔参加参加李世民举办的宴会啥的。地理位置的因素使得大安宫的夏天十分炎热,李世民去避暑李渊也不去。直到“定襄会战”那一次,李靖洗刷了大唐的耻辱,举国上下都十分开心。李世民在宫中设庆功宴,这次李渊出席了,他可能是看到了儿子的励精图治,看到了大唐的贞观盛世,他想感受一下普天同庆。于是在宴会上,李渊不顾自己的身份,也不管丢人不丢人,拿起了琵琶亲自为众人弹奏,开心的手舞足蹈。李世民应该很久没见父亲这么开心了,他也激动地站起来献上舞蹈。

针对隋朝末年造成的严重情况,李世民常以亡隋为戒,严格自我克制,嘱咐臣下不要怕皇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在政治上,对以往有过错的人既往不咎、知人善任、整治吏治,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名相;在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使得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在军事上,多次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薛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地,使得大唐王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再次统一全国。

李世民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使得大唐王朝出现了天下太平的“贞观之治”局面,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也真正使得李渊更加认识到自己错了,在心里也就彻底原谅了李世民,试想,哪个当父亲的看到儿子如此的成就,不由衷的高兴?在大捷后的一天,李渊特地举行了一次家宴。据史书记载,在这次家宴上,长孙无忌给李渊敬酒时,李渊曾感概地说道:“当今的大唐令四方藩夷臣服,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当真是亘古未有啊。”(也不是原话,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吧)

李世民急忙接过话说:“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奉遵圣旨,岂臣之力!”以拍马屁的姿态把这些功劳都算在他老爹李渊头上,而这个时候,会来事的长孙皇后又把自己亲手缝制的衣服献给李渊,李渊自然心情大好。

贞观八年,李世民开始为李渊修建避暑之地——大明宫。可惜大明宫还没建完,李渊就在次年因病去世了。李渊临终前留下遗诏,吩咐自己的后事一切从简就好。没想到李世民真的简简单单地就把李渊给葬了。修建李渊的陵寝用时前后不到四个月,而且是以土为陵。别的皇帝的陵寝少说都修几年,用的材料一般都是木头、石头、砖。李渊的相比较而言真的是很简单了。

我想“玄武门之变”对于李渊和李世民父子来说,心里都不好受。李渊失去的是至亲骨肉和皇位,眼看着自己的儿子们互相残杀,做父亲的心一定很痛吧。李世民得到了皇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他手刃自己的亲兄弟,因此与父亲之间产生了不可磨灭的隔阂。你说他这一生有没有那么一瞬间是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