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位刽子手不听师言相劝 罪孽深重最后孤独终老
古代的罪犯被判死刑后会有几种刑罚,最为常见的便是斩首,在影视剧中也是能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手起刀落一个瞬间就完成了。但这个职业却并不是那么好做,比如清朝时期最后一位刽子手的邓海山。
刽子手的刀也并没有那么简单,不用的时候一定要用布子包裹起来,这一点相信大家在电视剧中也有看到。在刽子手行刑之前,一定要磨刀,磨刀之后还要喝酒来“壮胆”,其实像他们干这行的已经不需要壮胆了,但是这是规矩也是讲究,所以他们每次行刑前都要喝壮胆酒。
斩首从秦始皇时期就已经有了,操作非常简单,有一个刽子手,一刀而下,干净利落,将人体分为两节。如果跟凌迟,剥皮,车裂等酷刑比起来,斩首对犯人来说还算比较人道。而这种活说起来简单,实际上也是需要技巧的,所以古代的刽子手工作都十分固定。
很多人可能以为刽子手很容易,就是一刀斩而已,邓海山说砍头是个技术活,不是随随便便砍的,是有技巧的,所以平时邓海山就经常训练,平时哪有那么多人头要砍,邓海山就拿冬瓜练习,他先在冬瓜上划条横线,然后随手将冬瓜斩为两半,下刀处与划线不差丝毫才算练到家,晚上邓海山就拿香头练习,用刀砍下香头火炭头,只有这样才能练好功夫,如果你上刑场,一刀没砍掉犯人的头,不但让犯人受了更多的痛苦,自己还可能会丢了饭碗。
所以刽子手这个职业,对刀工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绝对比现代的厨师高得多,邓海山跟随师傅近五年,终于学成归来。
在古代,刽子手是一种赚死人钱财的职业,油水十分丰厚。每次行刑之前,犯人的家人就会找到刽子手,并且会塞给刽子手一笔钱,请求刽子手在下刀的时候,手法犀利点,让犯人少受一点痛苦。往刀上喷酒也是这个原理,用来麻醉犯人的痛觉。每次行刑完成之后,官府还会给他们一笔客观的报酬。刽子手这一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要先找到一名师父带入门,并且要刻苦练习。邓海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对于邓海山来说,斩首的每个细节他都一清二楚,行刑监斩官要对犯人核实身份,无误后将一木牌插到犯人的后背,木牌上画着一条线,邓海山先喝一口酒,然后另一名刽子手走到囚犯前面吸引其注意,邓海山站在囚犯身后,起刀、喷酒、手起、刀落,一气呵成,刽子手的刀法一定要快,而且要准,这样犯人才不会感到一丝痛苦。
邓海山在上台第一次行刑前,他的师父曾经告诫他。刽子手杀死99人后,必须放弃这种职业。虽然不是刽子手的本意,但是死于刽子手的刀下,罪孽就会越积越多。杀人到达100以后,就会开始遭到报应。
清朝末年时期,刽子手的收入是非常高的,底薪一块大洋,斩首一人可再赚三块,四块钱相当于普通百姓半年的收入了,除了底薪加提成,刽子手还有外快,比如有些囚犯家属希望留全尸,就要买通刽子手,要求在监斩官的眼皮底下,将犯人斩成看起来像两截,实际上还藕断丝连的样子,作为资深刽子手,邓海山当然有这个技术,所以他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邓海山却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在金钱面前,完全将师父的教诲忘记了。不仅杀人超过了99名,直至清朝被推翻时,他杀了不下300人。最终报应也来了。
1932年,斩首刑罚被废除后,邓海山失业了,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竟一个朋友都没有了,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每次他“下班”后都让人在他屁股上打板子,希望驱散死囚的灵魂,但即使这样,也没人愿意靠近他,所以他失业后,就彻底成为孤家寡人了,其实非常可怜。
邓海山因为他是刽子手,没人愿意招他做工。也没有任何一名姑娘愿意嫁给他,之前的钱财也越用越少,到了晚年的时候孤苦伶仃,没钱没势。想要前往寺庙当和尚,但是却因杀戮过多被拒绝了。邓海山也就只得四处流浪,不知最终死于何处。
- 上一篇:一农妇抛弃丈夫进宫 成为皇后诞下天子
- 下一篇:李渊起兵反隋看似被逼无奈实则早有预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