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凭借什么坚持了近三十年?
蜀汉前期人才济济,文有孔明,武有关张赵马。虽然在三足鼎立中是最弱的一个,但是前期蜀汉保住自己的地盘没什么问题。后来诸葛亮死于北伐途中。诸葛亮的病逝无疑是蜀汉巨大的损失。但是在诸葛亮死后,蜀汉却坚持了30年左右才灭亡。在失去诸葛亮这位千古名相后,蜀汉靠什么存活30年呢?
首先,对于刘备建立的蜀汉,之所以在失去诸葛亮去世后还能存活接近30年,是一个内外部原因共同影响的结果。一方面,虽然刘备生前从发动了讨伐东吴的夷陵之战,促使蜀汉和东吴的关系陷入到破裂中。但是,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成功修复了蜀汉和东吴的关系。在蜀吴联盟的基础上,诸葛亮和东吴一方在北伐曹魏上保持着协同的关系。即便在诸葛亮死后,东吴依然对曹魏进行用兵。而这,无疑为当时的蜀汉减轻了一定的外部压力,从而延缓了蜀汉被灭亡的时间。
其次,在诸葛亮死后,魏国自身也存在非常大的矛盾,也即司马氏和曹氏之间的权力争斗。比如在公元249年,司马懿虽然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握了曹魏的大权,但是,曹魏势力的反扑却是此起彼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淮南三叛”。根据史料记载,淮南三叛分别为王凌之叛、毋丘俭文钦之叛及诸葛诞之叛。由此,对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来说,需要把兵力用在平定诸葛诞等人的叛乱上。在此基础上,司马懿等人自然不能将主要的兵力用来进攻蜀汉上了。换而言之,魏国自身的内部矛盾,也成为蜀汉得以坚持近30年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就内部原因来说,虽然诸葛亮病逝了,但是,孔明却留下了一批能力不俗,并且忠心于的蜀汉的文成武将。就武将来说,王平在镇守汉中上尽心尽力,让曹魏大军难以对蜀汉造成实质地威胁。至于诸葛亮的传人姜维,多次北伐中原,虽然没有取得非常显著的战果,却成功让曹魏士兵陷入到防守的疲惫中。换而言之,姜维和诸葛亮一样,都遵循“攻势防御”的理论,也即通过进攻来骚扰魏国,从而实现防御魏国的目的。
最后,就文臣来说,诸葛亮为蜀汉留下了蒋琬、董允、费祎三位人才,而这三人和诸葛亮并称为“蜀汉四相”或者“蜀汉四英”。就武将而言,诸葛亮把毕生所学都传给姜维了。
蒋琬,字公琰,跟随刘备入川,被封了一个小县令。刘备在偶然间发现此人酗酒严重,不理政务,于是觉得此人无用,愤怒之余想要杀了他。然而这时候诸葛亮却上前说:“蒋琬此人是一国社稷之才,并不是个处理小政务的料,他做事都为了造福民生,并不是为了政绩,希望主公明察。”这时候刘备听完就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蒋琬酗酒是因为不合适当前职务,他是能治理国家的大材,当县令不是他的合适职位。于是刘备开始重用他。
结果蒋琬在之后果真兢兢业业,诸葛亮数次北伐都是蒋琬在认真做后勤,打好了北伐该准备的所有事宜,滴水不漏。诸葛亮对他十分满意,后来将蒋琬提拔到权力中心,后来成为了刘禅的得力重臣。他一直脚踏实地为国家办事,诸葛亮对他比对自己徒弟姜维还要看好。诸葛亮死去后,蒋琬成为他的接替人,帮蜀国撑了几年。
蒋琬去世后,是费祎在支撑蜀国。费祎早就被诸葛亮看重,作为一个文官,他在军事上却也有才能,诸葛亮看好他,曾经在班师回朝后,让费祎跟自己乘坐一辆车同行。他为人谦素,替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董允曾被诸葛亮夸赞是非分明不惧权势,后来他也为蜀国立下了巨大功绩,刘禅贪图美色想要充实后宫,被董允劝谏使其放弃,安心专注国事。董允公正严明,相当于是一个老师,帮着刘禅责备奸臣,谦心纳谏,刘禅十分惧怕他。
244年,蒋琬因疾退位,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代替蒋琬处理军事。董允则成为费祎的助手,过了两年,因病逝世。
姜维是诸葛亮的徒弟,也是四人中唯一一个武将,他的能力和忠义受诸葛亮欣赏,成为他的徒弟后也得到了诸葛亮兵法谋略的真传。姜维承接诸葛亮的遗愿,共十一次进攻中原,以弱小的兵力和强大的魏国相抵,军事能力出众。姜维对蜀汉的忠心是值得人赞赏的,他和诸葛亮一样忠心于蜀国,蜀汉灭亡后,他曾经想复国,最终因兵败被杀。
通过以上文臣武将的努力,确保了蜀汉在后诸葛亮时代依然保持了一个平稳、团结的局面。此外,对于蜀汉后主刘禅来说,也不是演义中“扶不起的阿斗”。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完全掌控了蜀汉局面,其能力得到发挥。比如平衡益州和原来荆州势力,比如任用诸葛亮留下的人才等,促使蜀汉保持着安定的环境。总的来说,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促使蜀汉直到公元263年,也即诸葛亮死后三十年左右才被曹魏所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