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王昌龄的《出塞》中赞美李广,那他为什么与匈奴做战运气不佳?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名将,今天我们就说说飞将军李广,那么为何被王昌龄称赞功绩的李广,却与匈奴做战运气不佳呢?

汉代飞将军李广,是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在汉文帝14年时从军击败匈奴,被封为中郎将,从此踏上了“簪缨登顶”的道路。李广曾为大汉王朝,先后做过边域七郡太守,多次与匈奴交战保卫边境安宁。

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曾在自己的《出塞》中盛赞李广,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用以肯定李广的功绩。然而,李广征战多年,却从未被汉武帝封为侯爵,甚至还被视作“扫把星”,这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他骁勇善战,驰骋疆场,敌人闻风丧胆。他体恤士兵,身先士卒,备受士兵爱戴。这位被后人推崇的飞将军李广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却屡屡以惨败告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李广难封?是汉代的政治腐败还是李广的时运不济,接下来小编将为读者朋友们讲述其中的原因。

1.老迈无力

元光6年,李广任骁骑将军,领兵万余从雁门关直击匈奴,却由于遇到匈奴主力,因而仓促交战之时寡不敌众,又自己年纪大,灵活度不佳,负箭伤而昏迷不醒。

李广之所以会昏迷,完全是因为自己的老迈,身体素质已经不如从前的缘故,造成了昏迷之时被擒获的悲催局面。虽然李广最后逃了出来,可是这一次被俘的耻辱,也深深地烙在了他的人生履历中,成了他无法割舍的阴影。

2.急于求成

元狩4年,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军马征讨匈奴,此时李广也主动邀战,汉武帝以其年老力衰为由未能答应,可经不住李广的软磨硬泡,这才命其率军,从东路出发合击匈奴。

李广这一次是奔着战功去的,谁知李广刚一出征,却由于天气原因而迷路。部将请求寻找向导稍作调整后再出发,可李广建功心切执意不从,认定匈奴地界就为我家庭院,任何一位向导,都没有比李广再熟悉北征匈奴的路径了,可是他带领着军队在茫茫的大漠中乱撞,最终毫无所获。

李广急迫的心情已经凸显,然而将军领兵出征,最忌急躁,李广这一次的表现也让他与“封侯”的机会擦肩而过。

3.狂赌妄搏

李广想着自己以前的赫赫战功,甚至连匈奴都颤抖的“飞将军”绰号,如今却一仗不如一仗。李广面对名望已经远超自己的卫青和霍去病,他已经失去了耐心,他只想到战场上豪赌一次,押上以前的荣誉,再一次踏上征途,赢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

如此赌徒心理,也导致了他出征后,难以再冷静的面对战场上的形势,也失去了对军事大局的考量,这也是李广难以“东山再起”的原因。

4.盲目自信

元狩二年,李广曾带着四千骑兵与张骞的一万军队出征,二人的队伍一前一后,相互策应。谁知李广的先头部队却遇到了匈奴的四万主力,在双方人数悬殊的情况下,李广并没有退缩,反而是选择了继续迎战。

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李广几乎一败涂地,若不是后来张骞的人马及时赶到,恐怕李广早已经战死沙场了。

作为一个将军,自信是难得的品质,但盲目自负便是自讨苦吃,遗憾的是,李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5.怨天尤人

身为战场上的大将,“胜不骄,败不馁”也是必备的素质之一。在李广出征毫无建树的情况下,他却听到了同时出征的卫青和霍去病的两只队伍,都获得了骄人战绩的消息。

强大的自尊心让李广的羞耻感倍增,他再也受不了世人质疑的眼光,也觉得人生无望,因而挥剑自刎,给自己人生画上了不圆满的句号。

历史评价

司马迁:①“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②“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

汉文帝:“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公孙昆邪:“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程不识:“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班固:“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司马贞:“猿臂善射,实负其能。解鞍却敌,圆阵摧锋。边郡屡守,大军再从。失道见斥,数奇不封。惜哉名将,天下无双!”

吕蒙正:“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对此你对于这位飞将军李广,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