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曹植的《七步诗》流传千古 但另一首写牛的诗中没有“牛”更是一绝

三国中最大的枭雄便是曹操,他能在战乱纷飞的时代中割据一方也是非常厉害的,从低微之处起,坐到了那样的位置,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负我”尽显其风姿。

曹操在军事上有很大的作为,在事业上如此成功的他,家庭事务处理得却不是很好。众所周知,曹操生性爱美女,家中的夫人很多,那么孩子自然也不少了。兄弟、姐妹之间经常明争暗斗这是常事,当中以曹丕为最,因为他担心其他兄弟阻碍自己登上帝位。就连自己的亲弟弟曹植都不放过,处处为难弟弟,一有机会就要把他置之死地。

曹操不仅仅是个政客,是个将军,他还是个诗人,他的诗作至今人被人们流传。而曹操的儿子们有两位最为著名,其一便是曹植。他继承了父亲的智慧与才能,十岁便可出口成章,背诗写文不在话下。

曾经曹操还有些怀疑他的能力,不过被他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曹植才思敏捷,健谈博学,常常与曹操探讨一些问题,在一些事情上,他总能够与曹操取得共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自然而然的受到了曹操的重视。在他十五岁的时候,便被委以重任,跟随曹操征伐海贼管承。此后,曹植便开始随着曹操南征北战,父子二人的感情日渐深厚。

曹植,字子建,从小就喜欢诗词、歌赋,而且在这方面也很有天分。从小就能背诵很多名著经典,曹操偶尔看到曹植所写的文章,都会点头称赞,读着嘴角不时流露出满意的笑容。在曹操还没有站稳脚步的时候,曹植从小就跟着父亲到处征战沙场,后来打败了袁绍以后才在邺城稳定了下来,对于这个打小就跟在自己身边的孩子,曹操很是喜欢。有人欢喜,必然有人愁,曹丕就看曹植更加不顺眼了。

不过这样的曹植自然也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曹丕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总是想要除掉他。

曹操末年之时,兄弟两人就为了太子的位置明争暗斗了很多年。一直到曹操去世了,曹丕继承了大统,但他对曹植还是不甚放心。在一次朝堂上,让他在走七步之内,作一首诗,作不出来就把他杀了。作诗难不住曹植,让他心寒的是自己的手足竟要把自己逼到这种地步,所以才有了后来传颂千古的七步诗。诗中最后一句道尽了骨肉兄弟之间自杀残杀的事实。曹丕听完之后,心中稍有愧意,便放过了曹植。

但是曹丕对曹植的忌惮心理一直存在,便不时地刁难曹植。

这不,一次曹丕外出游玩,带了曹植随行左右。见到两头牛在打架,谁也近不了身,最终一头将另一头顶进了井里,活活摔死了。而曹丕便要求曹植以此为素材作一首诗,正当曹植要脱口而出的时候,曹丕却说出了他的要求,诗中不能出现一个牛字。

这样的要求让曹植心中一紧,并非是作不出诗来,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哥哥并未放下对他的芥蒂,依旧想着如何除掉他。

在马匹的行进过程中,曹植将自己所作之诗过了一遍,确定没有问题便说了出来:“两肉齐道行, 头上带凹骨。 相遇块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敌不惧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

此诗写完后,一百步还没走完。曹植在诗中巧妙地避开了“牛”、“井”、“斗”、“死”等限定字眼,分别用了“肉”、“土窟”、“唐突”、“卧”等近义词代替。形象地描绘出了两牛相斗、一牛慘死的情景,语言朴实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诗中的前两句就是形容的互斗的牛,后面描写了二牛相争的过程和结果,甚至对战况进行了解说"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作诗完成,马不过跑出几十步而已。就这样,曹植再次逃过一劫。

这首诗作完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纷纷赞叹着曹植的才华,就连曹丕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弟弟的才华,拍手叫好。但是曹植想到自己的处境,却高兴不起来。从这之后,曹植生活的更加小心谨慎,生怕不知道什么时候惹到了自己的哥哥,召来杀身之祸。

但是,在曹丕掌权的十年时间里,曹植始终饱受这位兄长的打压,多次迁徙,待遇一次比一次低。曹丕死后,继位的曹睿对这位叔叔依然不放心,处处加以提防。

在此情况下,曹植郁郁寡欢,一生不得志,于公元232年含恨而死,死时年仅四十岁,令后人无限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