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抗战结束后东北这块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945 年8月9日,苏联后贝加尔军区、远东第一方面军、太平洋舰队和黑龙江区舰队,编组11个合成集团军,总兵力150多万在苏军远东总部的统一领导与指挥下,彻底歼灭了日本陆军精锐关东军,俘虏日军总司令山田乙三以下34.77万余人。东北顺利光复。

中国东北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根据美、英、中三国签署的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150万人进入东北及热河、察哈尔地区,迅速击败了横行一时的日本关东军。14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22日,苏军占领东北全境。在苏军占领和撤出东北以后,国共两党都把控制东北作为战略决策的成败关键,深知谁在东北站住脚,谁就能保住华北、华中,由此斗争愈演愈烈。

在抗日战争前夕,日本就有大量的人民来到中国,在东北经商,开矿的。东北地大物博,资源丰厚,尤其是矿产资源。在日军侵华战争开始,就有大量日本商人进驻东北,掠夺东北的资源,这些商人都是利益小人,在东北像日军一样为非作歹,欺压东北人民无恶不作。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期,在我国的东北整整盘踞了五十年,东北的经济因为这群人变得衰退。资源也被这些人掠夺的所剩无几,东北成立一片焦土。

战后的苏联对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和遏制苏联的企图早有警惕,虽不愿看到中国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但从其在远东既得利益的考虑,也不愿在远东与美国直接对抗。由于苏联政府过低地估计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斯大林的代表于 8月14日与国民党政府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国民党政府在条约中保证了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殊权益。作为交换条件,苏联政府承认国民党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承诺在东北“一俟收复区任何地方停止为直接军事行动之地带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即担负管理公务之全权”,并且准备把占领的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大城市及长春铁路干线交给国民党。

所谓全面占有,就是把东北所有日资产业宣布为红军的战利品,由红军全面接收重点摧毁就是把最新最好最重要的机器设备拆运到苏联,满足自己的需要剩余的部分,一分为二,中苏各占其一,双方再进行排他性的经济合作,以免第三国(美国)的势力进入东北这三个环节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的,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全面占有和重点摧毁三个环节都服从于苏联国家安全的目的。

由于东北的轻重工业几乎全为日本的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满洲电业株式会社以及满铁株式会社所垄断,苏军占领东北后,首先将这几个垄断组织的头头--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总裁高崎建之助等日本高级经济管理人员抓起来,拘留于长春寓所,严加看管,然后从他们口中索取各种所需要的材料让他们证明,东北某某企业是为关东军服务的,日本资本占多大比例,以便为苏军将企业攫为战利品提供事实根据。

驻东北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向国民政府驻苏军军事代表团团长董彦平透露,苏联对东北之经济要求目的不在经济而在国防也就是说保证苏联的国防安全是它对东北一切经济要求的核心长期以来斯大林对东北强大的工业体系怀有恐惧心理,用董彦平的话说,就是苏联对东北抱有过分的安全感抗战期间,日本对苏联进行了两次军事挑衅,一次是哈桑湖事件,一次是诺门坎事件,日军都是以东北做基地,发起挑衅的。

斯大林对此不能不铭记在心他认为,在靠近苏联力量最薄弱的远东地区保留中国东北这样一个庞大的军事与工业生产基地,对苏联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而苏军占领东北正是解除这一威胁的最好机会所以日本一投降,驻东北苏军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东北工矿企业下手了为了自身的安全,哪里还顾得上中国的民族利益!

在9月15日先头部队指挥官曾克林的报告中这样记载:“在沈阳及各地,堆积之重武器资材甚多,无人看管。曾克林已命令看管各大工厂仓库,有枪10万支,大炮数千门,弹药粮食布匹无数。”先期进入东北的中共军队发现苏联军队并没有大量收缴日伪军队武器,而是将其遗弃,这就为中共军队的迅速换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仍然处在西南与西北的大后方地区,共产党军队利用地理上的优势与苏联的默许快速进入东北地区,快速占领东北重要城市与大量乡村地区,抢占了先机。虽然后来国民党军队重新占领东北各大重要城市,但是中共在东北的根基已经筑牢,国民党军即使逞一时之勇也难以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