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第一次拍照的时候提了一个要求 听完之后令人哭笑不得
现在拿起手机就能直接拍摄照片了,但在清末的那个时候却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慈禧却是很热衷于拍照,拍照也定了几个要求。
照片,在当时是一个奢侈物品,尤其是照片的胶底,那会用的全是玻璃胶底,价格昂贵不说,关键是需要从外国进口,中国根本就没有能力生产这个东西。慈禧每一次拍照片就要浪费大概上百张胶底,如此奢侈,让当时的各国使者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年拍照这一新事物还是据德龄所述,这种技术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将人的影像“浓缩”到一张小画上,并且栩栩如生,与真人一般无二。慈禧听后大感新奇,当即要求实践一回,之后德龄将自己的哥哥勋龄举荐给慈禧,后来慈禧的大多数照片都是出自勋龄之手。
慈禧的御用摄影师叫勋龄,他也是一个王室成员,早年曾在法国留学,后来迷上了摄影,回国后成为了慈禧的御用摄影师。说到慈禧拍照片,那可是非常讲究的,在慈禧看来,拍照片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必须要选定好良辰吉日,这是第一步。
直到太监禀报“今日大吉”之时,慈禧才欣然同意拍摄,于是在宫女们的伺候下一番梳洗打扮,穿戴上精心挑选的衣饰,端坐在那道“大清国圣母皇太后万岁万万岁”的横幅下,让勋龄开始拍摄。通过老照片仿佛看到了那个目中无人的老太太正襟危坐的滑稽模样。
第二步是选景,慈禧基本上都是在颐和园拍照的,为了能够拍出最好的效果,在拍照前,她会命人在颐和园搭一块布棚,里面按照宫殿那样装饰,显得非常豪华。
第三步就是采光了,虽然颐和园已经有了电灯泡,但是为了能够取的最好效果,经常是不会用灯泡的,而是取用自然光;最后一步就是拍照片,他会让摄影师从不同的角度拍照片,然后再摆出不同的姿势来拍,在拍好后,胶片还没有洗好的时候她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拍出的效果怎么样了。
在看到照片出现阴影或者有皱纹的时候,她就会大声训斥摄影师,并告诉他:“不要阴影,不要皱纹!”真是让人笑掉大牙,如果有ps估计可以消除,可惜当时没有。她的种种做法让身为摄影师的勋龄很是头疼,但又不得不按照她的意思去做,每一次拍照片都是要耗费大把的时间。时间久了,勋龄也就萌生了退意。
慈禧在拍照的时候最大的要求就是不要阴影,不要皱纹,她认为这两个会影响她的形象,她想要的是显赫天下,即使是去世之后,也要让世人看到她最完美的一面。
辛亥革命之后,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被赶出了紫禁城。随后,中华民国对清廷进行了善后工作,对紫禁城里面的各种宝贝、档案什么的进行了详细的清点和排查。
当时清点队伍,在景福宫发现了一大批慈禧太后的照片。这可是真实的慈禧太后的影像,很多慈禧的照片要不就是坐在龙椅上,要不就是坐在船上,慈禧拍照在服装的选择上也大为讲究,要不就穿观音装,要不就是身着各种奇装异服。
这些照片都是慈禧晚年的,虽然皱纹满脸的慈禧太后已经枯黄衰败了,但是照片上宁静、庄严的气氛,还能给人一种端庄肃穆的感觉。
慈禧太后不但拍照的时候比较讲究,她的相框也是十分讲究的,慈禧很多的照片都镶有相框,有的照片还放在做工十分精致的锦缎匣子里。从这些相框做工的精致程度上,就可以看出慈禧对照片的喜欢程度。
慈禧对照片的喜爱,还是源于一位公主的介绍,这位公主就是德龄公主,德龄公主是一位受东西文化熏陶的开放女性。在早年的时候,就和自己的父亲一起游历西方各国,眼界极为开阔。后来回国,德龄公主和自己的妹妹一起被慈禧留在了身边。
在慈禧空闲的时候,德德龄公主就会向慈禧太后讲一些西方的故事,而且德龄公主还让慈禧太后看她在西方拍的照片,慈禧看了一眼后就喜欢上了这种小玩意儿。
于是,慈禧太后便身体力行了。老佛爷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坐轿子准备上朝的照片。自从德龄公主给慈禧介绍了拍照技术后,慈禧便开始了拍照生涯,她让太监在颐和园,在寝宫,在花草旁处处给她布置场景,就这样慈禧死后留下了数百张照片。
她是清朝统治者中留下照片最多的一位,也是同时拥有油画像和照片的一位。她的很多照片都存在了历史博物馆里面。作为一位清朝晚期的一位“女皇帝”,她拥有着所有人都羡慕的权力,同时也拥有着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奢侈,这种奢侈加速清王朝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