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是李渊成就了李世民还是李世民成就了李渊?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安定的时期了,百姓安居乐业免于灾难,被称作大唐盛世。我们都知道大唐王朝的建立者是李渊,但是比起李世民,李渊存在感几乎为零。那么究竟是李渊成就了李世民还是李世民成就了李渊呢?

李渊从生下来就是官宦家庭,家族在政坛上的地位也预示着李渊的人生注定不平凡。李渊父辈、祖辈都是朝中要员,姨夫是皇帝,姨母是国母,雄厚的家庭地位为他的日后的伟业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李渊,从小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年少时的他就像如今的我们一样,无忧无虑。

李渊从小就喜好读书,但李渊读书可不是为了考取功名利禄,谁让人家李渊会投胎,官宦家庭又是世袭的,读书只不过是李渊的个人的兴趣罢了!李渊在逍遥快活了十多年后,父亲的死亡让李渊不得不挑起振兴李家的重任,但十几岁的李渊毕竟还非常的年轻,学到的也都是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并没有实践经验。

初出茅庐的李渊一直跟在隋炀帝的身边,也就是因为如此,李渊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见识了什么才是手段。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李渊只是跟在隋炀帝的身边,就可以有颇多的长进,用如今网络上的例子解释一下就是:总裁的司机在接送老板时,留心听记老板打电话所说的炒股信息,久而久之,司机竟也成为了一个炒股高手。

初出茅庐的李渊跟着隋炀帝干事,既可以看到君王是如何处理国家大事,又可以借机了解那些资历雄厚的大臣遇到问题是如何高效解决的,这对于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当然,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李渊感受到了权利的重要性,李渊可以借助隋炀帝的权势狐假虎威,也就是传说中的狗仗人势了,但大家也都知道,靠别人终究是说不过去的,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是真理,此时的李渊有了谋反之心。但一个臣子要想谋反,就必须得要有足够的实力,军队是尤其重要的,而要想囤积军队,李渊则势必要离开京城去另一个城市,只有这样,李渊才有机会囤积军队,才有机会结交更多的贤才辅助自己。

巧的是,李渊刚想着要如何才能离开京城时,隋炀帝下令让他离开京城去太原驻守,当李渊来到太原时,政局又让他开始苦恼起来了。隋炀帝开始一个个除掉身边有权利有地位的人,而自己则是其中一个,眼看着自己的小命要保不住了,只得先将自己想要当皇帝的梦想再放一放了。

那么安分守己的李渊隋炀帝会不会考虑放过他呢?当然不会,权利是个好东西也是个坏东西,享受它带给你的好处,也得要承担它所带来的风险。不久之后,隋炀帝下旨“请”李渊回京,以李渊的聪明才智怎么能看不出来这是个鸿门宴呢,只得想出装病这一招,并给了管事的公公一大笔金银才将此事暂时糊弄了过去。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李渊不可能每次都以这样的理由推脱。就在李渊担心日后要如何对付隋炀帝时,突厥开始攻打隋朝,乱世现英雄,李渊及他的儿子们就要开始大显身手了!

到了这里我们就得介绍一下李渊的儿子们了,李渊共有四子,大儿子李建成,后被封为皇太子;次子李世民,后被封为秦王;三子李元吉,后被封为齐王;四子李元霸,早年夭折。李渊的儿子各个英俊潇洒,能文能武,其中李世民最为优秀。

李世民也是和李渊最像的一个,李世民精通兵法且非常的有主见,他最先发现自己的父亲有反叛之心,也是他激励父亲反抗隋炀帝,开辟新的王朝。李世民理智的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局面以及李家所面临的问题,劝说父亲不可再犹豫,经过李渊的再三思量,李家开始筹划如何夺取权位。

突厥进犯,手握兵权的李渊想要抓住这次机会,可惜自己虽然掌握兵权,但自己所管辖的人数也是极为有限的。李渊驻守太原,有的兵力最多也只有两万,要想击败突厥十万大兵谈何容易。但既然决定要整顿权位,又怎能放过这次难得的机会,李渊派李世民前去杀敌,而李世民也不负众望,出谋划策大败突厥,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也为李家的帝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之后的战乱中,虽说李渊及他的其他儿子们也非常的所向披靡,但依旧不抵李世民。据史书记载,李家与突厥在边境上极其重要的一战中,也是李世民提出了解决办法,才使得李家以少胜多,击败突厥。

要想重新创立王朝,身边没有一些贤才是不可能的,当时隋炀帝施行暴政,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官员们也战战兢兢,大家开始对隋炀帝不满。而李家的崛起恰恰为众人提供了机会,史书中记载,李世民为人正义广交密友,因李世民而投奔李家的贤才更是数不胜数,刘文静与斐寂就是最好的例子,要知道,当时的李家又要对付突厥又要招兵买马,那你都忙不过来,刘文静的到来则为李家解决了一个重要的麻烦,为李家购置了大量的人马,解除了李家的后顾之忧。

李渊生下了李世民,精心养育使之成才,而李世民又可凭借自身为父亲打江山做出如此多的贡献,二人互相成就了彼此,可以说没有李渊就没有李世民,没有李世民就没有如此辉煌的李渊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