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 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嫡长子?
在古代,上至皇室,下至黎民百姓,所有的家业都是由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孩子也只是能够分得一些家产,由此足以看出古人对于嫡长子的重视,那么,为什么古人如此重视嫡长子呢?
嫡长子继承起源于西周时期,那时候规定父亲去世或者退位之后,他的位置都是嫡长子继承的。而其他的儿子官位都会自动往下降低一档,起初这样做是为了巩固中央的集权,所以将这些官员的权力分散。于是,这样的传统被人们流传了下来,于是逐渐变成了一种规矩了。
其实,这样做无非是为了使自己的事业有所继承,这样规定的话有了明确的规则,也就是说只要是需要有人继承皇位或者其他职位的时候自然就是嫡长子来继承,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面减少纠纷。有了这样的规矩存在,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有时候可能自己的多个孩子为了争夺财产甚至不惜手段谗害自己的兄弟。所以,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就相当于内定了继承人,其他的孩子也就没有争夺的必要了。
古代人这样做是有着自己的道理在里面的。而且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确减少了很多的纠纷和矛盾。这样能够将其他孩子的野心给扼杀掉,而一旦不遵循这样的规则的事件也不算少,但是历史上很多这样的事件都是在大量的战争和杀戮之后才渐渐平息下来的。
另外,一般嫡长子都是自己的正妻生的儿子,而自己的正妻家一般也会比较有权势,所以,这样规定也是为了能够确保自己正妻一家的权利的延续。在古代,为了寻求门当户对,很多大臣和贵族往往都会选择联谊,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自己的权利。所以对正妻的选择都是比较谨慎的。而对于偏室的要求就没有那么多了。
古代婚姻多是政治婚姻,“娶妻取德,娶妾取色”,婚姻代表了两个大家族的融合,妻子是带着嫁妆而来。正妻的儿子来继承家业,有利于家族财富的积累。维护社会的秩序稳定,建立行之有效的继承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就相当于内定了继承人,其他的孩子也就没有争夺的必要了。
另外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意在杜绝觊觎皇位的非分之想,再者就是嫡长子比贤的标准明确无歧义!
嫡长子制度确立以后,就成了公认的准则。历史上除了秦朝短命没有确立太子、清朝采取秘密建储以外,基本上大多数的王朝都是采取嫡长子制度。比如朱元璋的儿子朱标去世以后,他就把自己的孙子朱允炆选为了继承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