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在古代没有卫星 那古人是如何绘制地图的?

众所周知,要想绘制一个地图,需要知道疆域的大致轮廓,以及山川河流走向,困难重重,那么在古代没有卫星,那古人是如何绘制地图的?

要知道在封建古代,地图可比现在重要多了, 除了寻常百姓日常使用以外,地图还象征着皇帝控制领土的范围。例如在秦朝时期,荆轲就是以献地图为由,刺杀秦王。再比如古人常说这大丈夫一言九鼎,为什么这九鼎会被称之为国之重器?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在九鼎上,有我们华夏的地图,这是代表中原最高权力。

然而古代中原地区幅员辽阔,以古代的技术条件,似乎很难准确的绘制出地图。但是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利用一个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看完你不得不叹服。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上面主要记载了中国的大量山川河流。目前最早的中国地图是在战国时期,是在甘肃一个古墓中出土的,一共有七幅,主要描绘的是秦国时期的境内的山水,而目前已知最早的全国地图是《禹迹图》和《华夷图》,是宋朝时期的,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和现在的地图十分接近了,让人在惊叹之余,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那么像《禹迹图》这样的全国地图,千年之前的人们没有现代这样高的技术,是如何绘制得十分精准的呢?对此,古人有的是办法。

其实在古代的地图叫做“舆图”,其中“舆”就是指马车和车辆。简单来说,就是在马车上绘制地图,为此还有一套专门的名为“记里鼓车”的设备。记里鼓车出现的时间是在先秦时期,等到了西汉的时候已经发展的十分完善了,它堪称古代版的“机器人”。

记里鼓车就是在车上放一面鼓,这个鼓分为上下两层,在上面有两个木头人,车上还装着指南针。马车每行驶一里路,木头人就是敲打一下鼓,每走十里路,就会敲打一下镯。在古代要想绘制地图的话,只需要带着“记里鼓车”全国跑就可以了。在沿海地区也是这样,会沿着海边走,然后里面的人负责记录下在哪里拐弯和具体里数就可以将祖国疆域的外围大致轮廓绘制出来。

记里鼓车只是第一步,然后第二步就是将记录下的数据绘制出来,然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图。关于如何确保尺寸,老祖宗也自有办法。这个办法就是“计里画方”,就是在一张纸上画满大小相同的方格,给每个方格设定一个尺数,用这种方式画出来的地图准确性是非常大的。

一直到了西晋时期,有一位叫裴秀的人对研制地图十分感兴趣,他总结前人的经验,发现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最后经过他的修改,他提出了一个叫“制图六体法”。这六体分别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很多人听到这些名词都不懂什么意思,下面小编解释一下你就明白了。

这个分率就是比例尺,主要就是图中的线条以及面积的比例,准望就是方向,道里就是距离,高下就是相对高度,方邪就是坡度,迂直就是高低与距离间的换算。这个办法已经跟现在的地图十分接近了,后世之人都将这个办法作为模板,之后的地图,大都是按照这个办法来绘制的。裴秀没有在沙场上建功立业,却在地图上名留青史,因此他也被称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虽然说用这些方法绘制出来的地图有所偏差,但是对于在千年之前的古人来说,在没有高科技的帮助下,还能有这样的智慧,绘制出大致地图,是非常了不起的了,这一点值得我们后世之人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