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著名骗局之一,烽火戏诸侯,直至今日许多人都信以为真!
中国历史上,由于史书都是胜利者撰写的,所以导致许多关于前朝的事件记载都不切实际,例如我们经常听说的烽火戏诸侯的事件。
这个骗局直至今日还有许多人都信以为真!那么真实事件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这个故事本身就不具推敲性,周朝实行分封制,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将四面的土地按照与周王室的亲疏关系以及有功之臣的功劳大小分封出去,屏藩周王室,被分封的诸侯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周王室的安全和军事调度。
《史记·周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即“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这些诸侯如果收到报警信号,定然会准备军粮等军用物资然后再出征,而且诸侯们距离镐京远近不一,他们赶到镐京支援的时间定然不会统一,可能快则数天,慢则上月,不可能在同一时间一起全部到场。进行一次“烽火戏诸侯”就要几个月,褒姒和周幽王必须等上几个月,等诸侯一一到场,再加上史载周幽王还搞了好几次,岂不是要等上一年?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史记》记载“烽火戏诸侯”之事提出疑义:“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大意是,各路诸侯由于远近不一,必然是陆续抵达镐京,时间上无法做到同步。而且按照惯例,如果在王畿没有发现敌情,勤王的队伍必须“信宿而返”,也即连续驻守两晚就要回国。如此一来,诸侯的军队陆续地抵达,也会分批次的回国,根本无法做到“诸侯悉至”。
而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意图,是为了让不苟言笑的褒姒看到诸侯到场在知道被耍后的尴尬的窘态,但是从现实情况来分析,根本不具备可行性。
历史课本上描写的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遭到犬戎进攻,诸侯们都不来救,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迁都洛邑。
2012年初,北京清华大学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清华简”)时,发现竹简上的记述与“烽火戏诸侯”相左。战国竹简《系年》中的记载是: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
大意是:周幽王娶了申侯的女儿申后为皇后,生太子周平王,后来幽王又娶了褒姒为妃子,生下伯服。褒姒借着幽王宠爱,大吹枕头风,幽王废了平王太子位,立伯服为太子,褒姒为皇后,平王逃亡外公家申国。而后幽王讨伐申国,申侯与缯国投降西戎,合兵进攻周幽王,幽王和伯服被杀,西周灭亡,平王东迁洛邑。
据史料记载,“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战国楚简《系年》),意思说: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天下诸侯在长达九年的时间内,都不来朝见天子。与此同时,以虢公为首的许多诸侯则拥立周幽王的弟弟为周天子,也就是历史上的周携王。并且周携王在位期间,得到了绝大多数的诸侯的拥护。最后,晋文侯带兵杀死周携王,才结束周朝两个朝廷同时存在的尴尬局面。
通过这些最新史料我们发现,真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烽火戏诸侯的说法,只是被废太子平王和外公申侯勾结犬戎,杀死幽王和太子伯服。而且正史记载犬戎攻破镐京,可镐京城破之后,周幽王并没有死在国都,而是死在了接近申侯领地骊山,更加说明周幽王死因蹊跷。天下的诸侯为何九年不朝见东迁的周平王,估计也是因为他的天子之位来路不正,杀死父亲和正牌太子得来。因此诸侯们内心上根本不服,从周礼上讲,平王杀父弑弟,是非法继承王位的。
事情的原委可能是这样,平王被废太子位后,跟母亲申后逃往外祖父申侯家中避难。而这在当时是不合礼制的,因此周幽王获悉后,必然下旨让申侯遣返申后母子回镐京,而申侯则拒绝遣返。于是周幽王便率兵攻打申国,申国自知靠己方实力难以抵抗周师,就联合犬戎部落夹击周军,并杀死幽王和太子伯服。事后,申侯拥立外孙周平王,但却得不到其他诸侯的承认,也就是周平王东迁后九年诸侯都不朝见。
西周灭亡只是一次不合时宜的废长立幼行为而引发的连锁反应,而所谓的烽火戏诸侯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后人附会,以讹传讹,编造的故事。而为了使周朝这个儒家学派中的理想国更加符合儒家德治、礼制的理念,后世一些学者便通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将西周的灭亡归罪在褒姒身上,并且掩盖平王、申侯勾结犬戎杀死幽王和太子伯服的罪行,进行了一系列艺术加工。
先说“焚书”
现在一谈起历史文明,总爱拿起秦始皇烧书一事来说,秦始皇的祖爷爷秦孝公就做过此事,不过秦始皇烧书烧的规模比较大,不过并不像教科书上说的,除了秦国的书,其他的书都给烧了。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当时秦始皇只烧诗,书和百家语,还有民间私藏的六国史,也就是诸侯的史记,除此之外算卦的书,医疗的书,种植业的书,还有先秦的诸子著作这些都不烧。从一个统治者来说,这是也不是天大的错误。
再说“坑儒”
秦始皇坑儒这个事情就是天不容。“焚书”和“坑儒”这两个事情并不挨着,并不是指一件事,“坑儒”是在“焚书”一年后做的。“坑儒”就是活埋儒生,说是嫌弃他们妄义国政,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实际上是有姓“候”“卢”两个骗子,这两个人就忽悠秦始皇,骗皇上说:“皇上我们能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这样,秦始皇就相信了,给这两个骗子不少金银珠宝和船,让他们去海外找仙药。这两个骗子在逃走前,到处散布流言,说秦始皇的不义。
之前徐福带着童男童女找仙药也是一去不复返,把秦始皇气坏了,感觉自己被骗了,就找这两个骗子的同行,秦始皇认为这两个骗子的同行也不是什么好人,找到之后就活埋,这史称“坑儒”。那么秦始皇抓的这些人到底是什么人呢?《史记》上说的很清楚,是方术士,并不是儒生。方术士在秦朝主要做占术、巫医,这些工作。第一批被抓注的方术士大概有460多人,一块被活埋;第二批抓的没有被活埋,而是被发配走了,第二批中多多少少有点儒生,但是重点打击对象还是方术士,因为“坑儒”的前一年刚刚焚书,这焚的都是诗书和史,再加上那会,认为读书人都是儒生,有了想当然的说法“焚书坑儒”,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焚书坑儒。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