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国难时,朝廷却杀了两员大将,基定国家灭亡的命运

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兴盛的王朝,可是在国难的时候,两位大将却被被莫须有罪名斩杀,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一个朝堂的安稳绝不是仅靠皇帝一个人就能把持的,一个国家的繁荣也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历史上各项成就达到空前绝后的唐朝也不能避免于此,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不是因为外部原因,而是内里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奸臣处心积虑地谋害忠臣,只贪图一时的利益,殊不知最终害了他们自己,也耽误了整个国家。

唐朝建立初始,皇帝贤明仁善,臣子敢于直谏,是他们的共同发展使得唐朝的国力越来越强盛,说是万国朝见并不夸张,可处于安稳的环境中,当权者们渐渐忘记了警惕,只顾着自己享乐。

处于乱世的时候,只想着天下太平,可一旦在盛世安逸太久了,便有人起了心思,竟然是想着主动发起战争,这样自己才能在战争中捞得功绩或者油水。镇守边防的许多节度使和藩镇大将不甘于自己如今的地位,所以就挑衅边境敌人,向皇帝谎报军情,好大喜功的李隆基自然不能忍受权威被挑衅,于是下令发动战争,打破了和平的局面。

多次的边境战争导致了后来的安史之乱,这次足以载入史册的战争象征着唐朝开始走向衰落,但这其中也出现了忠臣名将,一直在为唐朝的国势奋斗着,为了政局安稳,大将军们带兵征战四方,可也防不住有大臣在背后向皇帝说尽谗言坏话,大将高仙芝与封常青就是这样被害死的。

封常清,汉族,蒲州人,也就是如今的山西人。他是我国古代唐朝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将领,在军事方面颇有造诣,他年轻时与发配在新疆的外祖父相依为命。外祖父离世后,他从军征战,在著名将军高仙芝底下任职被高仙芝提拔。

高仙芝,少数民族,出生在当时的高句丽,也就是如今的内蒙朝鲜。他年少有为,南北征战扩大唐朝的领土,后世对他的评价非常高。他的军事才能很少人能望其项背,许多历史书籍都记载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

封常清和高仙芝是唐朝中期的著名将领,军事才能卓越,作战经验丰富。据闻,封常清相貌很丑,但是军事才能不容小觑,他与将军高仙芝一起征战小勃律国,凭着自身的才能,他们大获全胜。封常清早年不手重用,高仙芝在知晓他的军事才能之后,一手将他提拔了起来,使封常清得到重用。同时,封常清有时高仙芝征战中的一大助力。“安史之乱”,两人全力阻击敌人,想中原回复往日的宁静,不想两人在驻守潼关之时被小人陷害,两人满腔热血得不到倾述,含冤而死。两位明星一般的将军,不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是被赐死,着实凄凉。

封常清和高仙芝,是为唐朝政治牺牲的将军,为唐玄宗的昏庸无能买单的英雄。

事件经过

天宝年间,高仙芝带领军队去攻打小勃律国,作为有着多年征战经验的大将军,高仙芝自然是做好了准备,虽然路途遥远,地势艰险,但仍旧阻止不了大军的步伐,到达目的地后,高仙芝让部队分成三路行进,最终在连云堡会和。

可连云堡的吐蕃守军高达数千,援军也可及时到达,所以高仙芝打算速战速决,一击必胜,让士兵都准备了三天的干粮,马上就会发动攻击,这让吐蕃军队根本没有预料到,所以唐军成功打了个突击,顺利进入城内,收缴战马和军粮,可仍旧是有许多吐蕃士兵逃走了。

此时监军边令诚认为占领连云堡足够了,不需要再追击了,但高仙芝想着是乘胜追击,所以继续带领着军队去追击,再攻一城,等到唐军主力到达后又处死了许多忠心的吐蕃将领。等到吐蕃军队想要来支援的时候,山崖间唯一的藤桥也被切断了,一时不能抵达对岸,他们只能是放弃了盟友小勃律。

这次出征,高仙芝成功地收回了小勃律,也威慑了许多的小国。国势更加稳定后,唐玄宗更是沉溺于声色之中,听信奸臣的话,节度使的势力越来越大,安史之乱由此爆发,安禄山率领十万军队攻打长安,边防部队一时难以调回,天子脚下竟是没有军队可守,许多地区选择了投降。

这次战乱彻底让李隆基慌了神,只是让高仙芝带着招募的五万士兵便去镇压叛军,封常清与高仙芝两人商议着放弃此地的守卫,先去潼关与叛军决战,这样才能制止攻势。这样一来他们只能先烧了多余的物资,赶往潼关镇压叛军,果然计划成功了,可唐玄宗却觉得他们放弃了都城,是逃走的行为,又下令让边令诚监督他们。

可边令诚与两人并不交好,他不是想着一同抗敌,而是向皇帝谎报军情,污蔑高仙芝将几百里地让人,又说高仙芝克士兵的军饷,这让玄宗大怒,不查实情,直接下令处死高仙芝,可怜高仙芝根本来不及为自己辩解。

他根本没有反应过来,便听到了皇上的圣旨,要将封常清斩首,而他自己也被上百名的刀斧手埋伏抓捕,虽然他们知道自己弃城虽然只是情势所逼,可也同样是有错的,但克扣军饷是他们万万没有做过的,但边令诚只想着杀掉他们,不会让他们解释的,就这样两位大将都被处死。

高仙芝被处死之后谁为统帅镇守潼关

高仙芝是中国古代唐朝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著名的将军,少数民族出身的他在那时非常有名望。他年幼时便跟着他的父亲来到了中原,后为李唐朝廷效力。安史之乱时,在潼关驻守,后被小人陷害,含冤而死。高仙芝死后,唐玄宗李隆基派哥舒翰驻守潼关。

哥舒翰和高仙芝一样是少数民族,他是突厥人,出生年月没有记载。他的军事才能非常杰出,关于的他的诗句史上颇多,就连著名的诗仙李白都对他赞不绝口,拿他与汉朝卫青相比。哥舒翰年轻时在军事上颇有建树,也为李唐朝廷南北征战赢得了不少胜果,他受人尊敬为人称赞。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将军被杀,唐军形式不利,唐玄宗李隆基派哥舒翰镇守潼关。此时的哥舒翰身体已经非常糟糕了,在坚守潼关半年之久后,唐玄宗李隆基听信谣言,威逼哥舒翰与安禄山军决战,潼关最后被攻陷。最后,哥舒翰战败降于安禄山,他的这一举动使得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潼关一战,他受人诟病颇多,晚节不保。他为什么投降,是因为看到了李隆基的无能昏庸,心中的信念已经丢失了。

倘若哥舒翰不必抱病带军,唐玄宗李隆基晚年不昏庸,怎么会使得安史之乱一发不可收拾。哥舒翰原本一心一意为李唐江山效力,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他本可以镇守潼关不破,击败安禄山的军队,彪炳史册,却因看到李隆基的无能,所以才投降。

可以说唐朝的覆灭是当时的皇帝一手葬送的,对此你有何不同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