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清朝铁帽子王是个什么职位?这个职位什么有什么特权?又是怎么来的?

清朝时期的臣子有着诸多的分级,其中有一项叫做铁帽子王,而铁帽子王之中又分为两种,一种的功封,一种恩封,这个职位是怎么来的呢?

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3项特权,一是“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但清朝对宗室诸王管理非常严格,即使是铁帽子王也有错必惩,动辄获咎,亲王、郡王的名号犹如铁帽子可以世袭罔替。

这个世袭罔替指的就是不管是亲王还是郡王,在这个人的后代中,一定会有一个人袭封王最开始被封的爵位,那如果这个袭爵人犯错了的话,那这个爵位就可以由家族其他成员担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铁帽子王。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这些能成为铁帽子王的人,都是清朝初期在皇亲宗室中有很大的权力,并不是成为铁帽子王之后,才有权力。

并且当上铁帽子王之后可不能随意任性,如果这个铁帽子王因为任性导致严重的后果,那就有可能会被赐死,或者是夺爵。并且铁帽子王是没有免死金牌的,所以做事也需谨慎。

但戴铁帽子的人可以随时更换,其实一点都不“铁”。比如礼亲王代善死后,其王爵最初由儿子满达海承袭,满达海英勇善战,功勋卓著,但顺治十六年,在他死七年后被追论,原因是清算多尔衮时,满达海占有多尔衮家财物,被严厉追论,其墓碑被推倒,爵位降为贝勒,亲王之封转给代善的另外一个孙子杰书。

清朝历史上一共只有十二位铁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清朝开国之初,立下赫赫战功的皇亲宗室,他们分别是:礼亲王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肃亲王豪格(清太宗皇太极长子)、庄亲王硕塞(皇太极第五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侄子)、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之孙)。

除了上述八位外,清朝还有四位在中后期因维护社稷立功受封的铁帽子王,他们是:怡亲王允祥(康熙十三子)、恭亲王奕訢(道光第六子)、醇亲王奕譞(道光第七子)、庆亲王奕劻(乾隆十七子永璘之孙)。

代善是努尔哈赤次子,努尔哈赤死后,他与儿子岳托率众贝勒将皇太极从大衙门抬到城内西北角太祖灵前,举哀嚎哭,强迫其即位。皇太极即位后设立“铁帽子王”,为酬谢代善一家的拥立之功,封代善为礼亲王,其子岳托和萨哈廉分别被封为成亲王和颖亲王。这就是代善一家仨“铁帽子王”的来历,也是“铁帽子王”制度的历史发端。

清初的铁帽子王中,多尔衮的影响力最大。他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也是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他辅佐顺治帝登基,封皇父摄政王;去世后被追论谋逆罪削爵、毁墓掘尸;乾隆为其平反:“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还有孝庄皇后下嫁与他的故事,被称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

自皇太极设立“铁帽子王”制度始,经顺治、康熙、雍正数朝,八大铁帽子王已名存实亡。乾隆四十一年,见王爵制度紊乱,遂对其作了重新审定,把王爵分为“军功”和“恩封”两部分。凡是战功所得王爵,一律世袭罔替;凡恩封得到的爵位依次递降,即每袭一次降一等,至奉恩将军截止。从此划清了“铁帽子王”与一般王爵的界限。

世袭罔替即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从魏晋开始,中国的世袭制度被区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后者是世袭次数有限,而且每承袭一次,承袭者只能承袭较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级的爵位。到了宋代,世袭罔替基本被取消,明清时候又予以恢复。

晚清恩封的铁帽子王中,当属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最著名了。他文武双全,道光最想传位给他,但最终还是感念亡妻孝全皇后,立了四阿哥为太子。他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重臣,洋务运动的首领、与慈禧发动辛酉政变、镇压太平天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可称得上是晚清的权利中心。

爱新觉罗·善耆,是最后一代铁帽子肃亲王。清朝灭亡,他为了得到日本支持,将女儿显玗送给川岛浪速做养女。显玗被养父强暴,性情大变,改名川岛芳子,成为了臭名昭著的日本女间谍、伪满洲国司令。皇姑屯、九一八、满洲独立等事件都有她的参与,并亲自导演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一二八和转移婉容等祸国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