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功在千秋的几位皇帝,却被后世称为昏君

中国历史上古代封建社会,出现过许多的皇帝,有的被后世称为明君,有的却被千古传唱他的昏庸,可是这其中有几位皇帝功在千秋,却被后世称为昏君。

隋炀帝这个皇帝绝对是历史上少有的,在大多数人眼中,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昏庸的皇帝。难道他真的就昏庸吗?不,他还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平定了自恃有长江天险、笃信不灭国的陈朝,实现天下一统;他修建大运河,为后世子孙留下了繁荣的运河经济,运河的开凿可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开疆扩土,平定吐谷浑,使吐谷浑不敢南下,对隋称臣,通丝绸之路,迫使突厥分裂;他重视文化教育,开创了科举,选拔人才。另外,他的诗文更是一绝,但是到现代流失了很多。

然而加快隋朝的灭亡其一是修运河,加深了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其二是三征高丽。杨坚统一中国后,国立盛极一时。然而,这时的高句丽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的一个比较大的国家,国都在汉乐浪郡的故地平壤城,亦名长安城。但是,高句丽还是占据了中国辽东大部分地区。隋炀帝时,黄门侍郎裴矩奏告隋炀帝:“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不仅如此,高句丽的民族特性就是阳奉阴违,不守信用。在四周国家都对国力强盛的隋称臣时,高句丽一方面向隋朝称臣,另一方面又试图与突厥结盟,时刻想吞并隋朝确立东北亚霸主之位。这点,是我国历代有为皇帝都不容许的。隋炀帝杨广如此,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于是,从612年到614年,短短三年内,隋炀帝发动了对高句丽进行的三次战争;总兵力的投入共200多万,而后勤粮草运输人员则多打士兵的两倍。然而,就是这三次战争,效果确是糟糕的,不仅军事上损失惨重,国力上更是消耗巨大,并造成全国范围内以杨玄感为首的反叛浪潮。

可以说,隋炀帝最终的国破人亡,有一部分源于修运河。成也运河,败也是运河!有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三征高丽,这三次举全国之力而失败的仓促战争。

秦始皇嬴政同样被汉朝史官所黑。对于后人来说,秦始皇的名字肯定不陌生,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名字几乎是尽人皆知的。秦始皇在位期间,被汉朝史官描写成为了昏君的代表。其后历朝历代都以汉朝记载的为主。

可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奠定了其后历朝历代的版图,这样的皇帝无疑是千古一帝。不仅如此,秦始皇修建秦直道,加强了秦朝的贸易,其次修长城抵御匈奴,秦始皇还是唯一一个,登基称帝后没有屠杀功臣的人。

那么最后一位是哪一位皇帝呢?这位皇帝就是历史上唯一大一统的女皇——武则天。李世民时期武则天入宫,此时的武则天开启了她人生的颠覆。武则天能够在男权社会中成为皇帝,绝对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武则天在位期间,任用贤臣狄仁杰,修正完善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了后世上千年的历史。科举制让寒门子弟有了出头之日。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在驾崩之后,立了一块无字碑,功过是非让后世自己去评说。

关于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