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纸币早就有了 为什么纸币没有取代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如今社会,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网上消费的我们统称为电子货币,纸币那么流行使用,那么,宋朝就早已经出现了纸币交子,为什么直到晚清时期,纸币还没有取代白银和铜钱呢?
中国人早在唐朝的时候,就发明了飞钱,飞钱是唐宪宗时期产生的一种汇票,中国古代在明清以前,市场上流通的金属货币主要是铜钱,制造铜钱需要铜矿,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多了以后,铜矿就供应不足,再加上铜钱携带起来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飞钱这种汇票,商人在长安把铜钱交给官府,官府出具票券,商人携带票券到另外一个地方就可以取现金了,而没有必要携带大量的铜钱进行长途旅行。
世界上最早的正式的纸币则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发行的交子,交子是宋朝政府在四川地区发行的官方货币,为什么交子会出现在四川呢?四川地区在五代十国时期,先后由前蜀和后蜀政权统治,宋太祖发兵灭亡后蜀政权之后,下令回收四川的黄金、白银和铜,将这些贵重金属回收至宋廷,并禁止铜钱流入四川,不久以后,四川出现了钱荒,只好铸造铁钱代用,但是铁的价值要远远低于铜、金、银,一枚银币能兑换大量的铁钱,这些铁钱放在一起,太重了,携带不便,于是就出现了交子,商人把铁钱运至钱庄存起来,然后钱庄开具等额的票据,商人们拿到票据之后,就能以票据兑换票据了,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后来,北宋官府对交子铺进行整顿,逐步掌握了交子的发行权,宋朝官府掌握了交子的发行权以后,有些皇帝觉得这是一个好东西,因为有时候增发交子,可以解决财政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当财政收入不足的时候,发行大额的交子,仍然可以从民间购买到大量的物资,但是,纸币一旦滥发,流入民间,必然引起通货膨胀,早在宋哲宗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滥发交子的现象,引起交子贬值,在北宋末年和南宋末年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古代的官府增发纸币,没有考虑将一定量的金属货币作为储备,也不是因为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纸币而增发,完全是出于平衡财政收支的角度来增发货币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纸币贬值的现象,纸币一旦出现大幅贬值,就不利于商品交易。
元朝也发行纸币,但是,到了元朝末年,纸币也大幅度的贬值,明朝在洪武年间,也发行过一段时间的纸币,明朝发行纸币,同样没有储备金意识,而且只发不收,致使民间出现大量的旧钞,旧钞使用时间长了,严重破损,就不能使用了,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也会荡然无存,所以,老百姓喜欢新钞,不用旧钞,洪武年间,明朝政府允许老百姓用旧钞换新钞,但是,要缴纳工本费,明朝政府发现纸币,没有储备金意识,只发不收,更严重的后果是引发通货膨胀,大明宝钞在永乐、宣德年间已经严重贬值,永乐五年(1407年),三十贯大明宝钞可以买一石米,而到了宣德初年,需要五十贯大明宝钞,明英宗时期,购买一石大米则需要一百贯大明宝钞了。
正好在15、16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们在美洲开采了大量的白银,中国当时生产的瓷器、茶叶、丝绸在欧洲和美洲大受欢迎,而欧洲人又没有相应的商品和中国人进行交换,只能用白银来支付,于是,美洲就有大量的白银流入到中国,当时的中国在海外贸易领域,完全处于入超的地位,白银只会流入中国,而中国的白银则不会流到欧美市场上,中国本来缺少银矿,没有足够的银矿支持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美洲白银流入到中国以后。
中国确立了以白银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货币体系,白银是金属货币,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不是虚拟的数字,白银多了以后,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现象,但相对而言,幅度很小,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人发现白银比纸币更方便,白银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而纸币有时候因为滥发,会出现大幅度的升值或贬值的现象,当然,白银取代纸币以后,纸币并未完全消失,白银的价值比铜钱、铁钱大,携带起来,相对方便,但是,涉及到大额的交易,还需要宝钞,宝钞成为了一种类似于汇票的票券,在民间,小额的交易则用铜钱,铜钱相当于用作零钱,于是,整个明清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以白银为主,铜钱、宝钞为辅的货币体系。
当然,如果中国古代的皇帝想用纸币取代白银,确立纸币为主要的货币形式,也是完全可以的,可是,当时并没有这样的意识,没有储备金作为支撑、只发不收的纸币发行形式,注定会出现纸币严重贬值的现象,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发纸币对于平衡财政收支也是有益的,比如,明朝崇祯年间,财政收入严重不足,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如果下令官府多增发一些纸币,那么,就会暂时缓解财政收入不足的问题,帮助明廷渡过危机,而没有必要进行三饷加派,三饷加派是直接向老百姓加派赋税,让老百姓多交铜钱和白银,老百姓当然不满意了,三饷加派也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一个诱因。
纸币其实比白银方便,但是,中国古代的官府没有很好的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也无法做到控制发行量,更不懂得通过增发或者减少货币发行量,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于是,纸币就被废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