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温庭筠的儿子屡试不中 醉酒题诗 唐昭宗:封官

话说温庭筠才高八斗,不过喜欢恃才傲物,还喜欢讽刺得罪权贵,自然就被拉入黑名单了,然而无独有偶,他儿子也是这个性子,自然屡试不中,醉酒题诗,然后就被唐昭宗看中了,这是咋回事呢?

温庭筠的名字放在浩然磅礴的唐朝诗坛之中,是有些小家子气,但其写下的诗歌却足以撑起大唐的面子。他的诗歌秾艳精致,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他的词作文色生情,被尊为'花间词祖',又与韦庄并称'温韦'。两个并称都居于前者,可见温庭筠实力之强。拥有得天独厚的诗词歌赋技能,在那个文艺至上的年代本该能活色生香,可惜温庭筠的仕途生涯却一直臭烘烘的,究其原因是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羁。

李白轻狂天下第一,可人家也能俯下腰杆为杨玉环写诗。温庭筠却不然,他有李白的几分张狂,也有李白的相似诗才,却没有李白的好运气。温庭筠曾多次公然写诗嘲讽王公权贵,早就被考官们拉入了黑名单,所以一直未能中第。走投无路的温庭筠只能偷偷替人代考,以此获得些稿酬,可惜这样子更让审考官怨恨不已。

要说这诗才能遗传我们也信了,可是这被小人算计也能遗传,就有些神奇了。类似的事情就发生在温庭筠的儿子温宪身上。温宪继承了父亲擅于讽刺的风格,写了不少暗讽当权者的诗文,因此当其参加应试时,考官们都或多或少地掺杂点个人情绪进去,有意无意地不使温宪中进。看起来,温庭筠父子是同病相怜。

他翻阅几度榜文,都未曾翻到过自己的名字,终于几次下来,温宪彻底爆发了。他无奈,他激愤,他怅然若失,回到崇庆寺的温宪决定大醉一场,将几年的不快一饮而尽。大醉之后,温宪还是觉得不过瘾,于是他研磨笔墨蘸上毛笔,即兴就在城墙上挥洒下一篇经典之作。谁曾想,就是这首诗,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题崇庆寺壁》唐·温宪

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

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

一家十口吃不上喝不上,在故乡等着我金榜题名,我来到长安已经半年,家中老小毫无音讯。我的发鬓发白,心如死灰,可是还在为登第而困居长安城!温宪这首诗写得十分感人,不仅将家底展露无遗,借此感叹自己漂泊无依的身世,也表达了自己多次落第后的悲愤心境,令人读之不禁怅然。

当时有一个叫郑延昌的大官携家人到崇庆寺上香,无意中看到了温宪的这篇诗作,还觉得颇有文采。再看一眼最后的署名,这不是大诗人温庭筠的儿子吗?于是出于对温庭筠的敬重加上爱才怜悯之心,他回到京城之后向当时的科举主考官引荐了温宪,主考官仔细看过温宪的文章之后,觉得他确实很有文采,温宪才得以考中进士。郑延昌是温宪的第一位贵人,但是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考中进士之后,温宪当上山南节度使从事,但是这是个没什么用的小官,再加上温宪不会巴结权贵,所以日子依然过得很清苦。这时候,他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出现了。他就是晚唐此人李巨川,因为与温庭筠同为词作大家,看到温宪如此落魄,他于心不忍,于是写了一封推荐信给当朝的宰相,内容情真意切,希望温庭筠所遭受的不公待遇,不要让他的儿子再受一遍。

宰相看后大为感动,于是将这封信又交给皇上,皇上看后也很同情温庭筠和温宪的遭遇。此时宰相在旁边劝说:温庭筠无辜受贬,抑郁而终,就留下这么一个儿子,更何况这个儿子这么有才华,理应改变他现在的困境,笔下也不至于不落下个妒贤的名声。皇上一听觉得也对,于是就提拔温宪做了侍郎。

虽然父子二人都是怀才不遇,但是温宪要比他的父亲幸运得多。但是如果没有他的父亲温庭筠在前边给他铺路,他也不会遇到这么多的贵人,自己的仕途命运也就不会发生改变。怀才不遇在古代可谓再平常不过,可温宪却能凭一首墙上诗重启人生,不得不说是一种难得的幸运。或许这也正验证了那句话'埋头苦干,莫问前程',终有一天,当你抬头的时候就能看见,胜利就在前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