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古代穷人穷的吃不起盐 那他们吃什么?没盐该怎么办?

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少有人会把关注点放在这个调味剂上边,虽然不起眼却很重要,但是,在古代,盐的地位绝对不亚于石油在现代人生活之中的地位,那么,在古代哪些穷的吃不起盐的穷苦人家,他们吃的什么呢?

我们先来说说古代穷人为何买不起盐,因为古代的食盐是国家专营的,价格非常昂贵,所以才会出现百姓买不起盐的情况发生,而国家的盐价格高主要是由两方面引起的。

第一,制盐成本过高

众所周知,盐都是用海水煮出来的,当时的技术并不发达,所以成本非常高,再加上受产地影响,运输成本也随之上升。

第二,盐税过高

《汉书》记载“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从这里可以看出,盐不仅可以致富,甚至可以让国家富强,齐国的管仲就曾设立盐官,专门负责煮盐。

盐的价格到底贵到什么程度呢?根据《天工开物》的记载,古代官盐的价格大约是成本的十倍。史料之中对盐价的记载各朝各代差别还是很大的,高的时候,一斤的盐竟然可以换到100斤粮食,少的时候也能换20斤粮食。盐税收入竟然占国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就算是少的时候也能达到五分之一以上。

盐本来是不贵的,但是一旦被国家垄断了,那么购买这种生活必需品就加重了平民的负担。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盐是一味调味品,而在古代,盐却是防腐材料,是体能的补充剂,还是商品贸易的必需品。无论是海边地区的咸鱼、草原上的奶酪、还是中原腹地的肉干,都要经过加工才能运输到其他地方,这个过程绝对不能少了盐。没有了盐不仅仅是饮食不够美味,影响到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各地商品贸易。

这样看来,百姓还没有吃到盐就已经要交钱,古代苛捐杂税本来就多,贫困家庭更是连官盐见都没见过,不过像一些地主家庭、富贵豪绅、贵族世家,他们肯定是吃得起的,而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他们也不可能不吃盐,他们又吃什么?通过什么渠道购买?

都知道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每个人每天都要摄取6——10克的盐,这样才能保持人体心脏的正常活动,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及体内酸碱的平衡,除此之外,盐号称“百味之王”,如今没放盐的菜肴似乎并不好吃,没让人产生食欲。

这时候就出现私盐,私盐价格低,百姓也吃得起,但是贩卖私盐在古代是犯法的,私盐指的就是未经官方和税务机关允许或者批准,从而进行私制、私运、私卖的行为。

虽然在各朝各代,贩卖私盐都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官府垄断逼得民间私盐组织冒着风险贩卖给百姓私盐。私盐一般都比官盐粗糙,但是价格上来说已经便宜许多。

清朝之前,我国的制盐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经常使用的是煮盐、煎盐的方式。在成本上来看,煮盐需要燃料和人力费用,还需要一口巨大的铁锅。而煮盐对铁锅的损耗也是很大的,总而言之,那个时候制盐的消耗还是很大的。在清朝乾隆年间,中国的人口已经突破了3亿,对于盐的需求量一下子就上涨了起来,政府却依旧遵循着历代的盐税制度,把控着盐的生产和交易。而这个时候,制盐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已经从刚刚开始的用锅蒸馏制盐发展到了晒盐,如此因为人工费的减少、产量的迅猛增加,私盐的质量提高、价格下降,私盐买卖就有了很大的市场。有盐业专家统计过,在清朝,中国的私盐几乎占据了市场的一半以上,越禁越活跃。

官盐价格越高,对私盐的打击越严重,也代表着那些顶风售卖私盐的商贩们所赚取的利益更多。这月入百万的生意都是在刀尖上做的,一旦被抓到不是砍头就是流放。在五代时期,贩卖私盐立刻处死;到了宋朝,只要贩卖到10斤以上就直接杀头。贩卖私盐是和朝廷对着干的灰色产业,这些人不仅有胆也要有谋,做大了也能发展成大事业。比如唐朝的黄巢还有王仙芝在发动起义之前,其实也是靠贩卖私盐发家的。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人员之后,才有胆量反唐的。

而古代贩卖私盐是死罪,所以控制私盐有时候严格有时候相对放松,严格的时候,百姓很难购买到私盐,所以一般来说会私藏一些,以作备用,但是也有不私藏的,实在买不起官盐,又买不到私盐,最后只能不放盐,直接煮熟后吃即可。即使如此,相比那些食不果腹的流民还是要好很多,生活在如今这个年代,我们更应该感到自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