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中的那个小孩最后结局如何了?结局你可能不太相信
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那个“凿壁偷光”的故事吗?老师也会经常拿“凿壁偷光”的故事来同学们,而故事中的小孩还是我们从小学习的榜样,但是你们知道他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凿壁偷光”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叫匡衡,汉代匡衡小时候家境贫苦,上不起学,可是他又特别渴望读书求知。这该怎么办呢?匡衡白天要帮助父母干活,只有晚上能抽出时间读书,于是聪明的匡衡就想了个办法,他在墙壁上了凿个孔引邻居烛光读书。到了后来,因为书籍在汉代是非常宝贵的,而像匡衡这样的贫苦之家显然是不可能拥有丰富书籍的。所以匡衡为了读书,就不要一点报酬去给那些家中有藏书的富有人家做工,而这样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的典范了。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匡衡在自己的努力下,并且有幸向古官名学习诗经,自己有着一套自己的深刻理解。可是匡衡太学九次考试中,最后只中了丙科,得丙科只能候补文学掌故,匡衡就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因为匡衡对待诗经的理解非常之深,这使得当时经学家们非常喜欢,还被当时还是太子的汉元帝喜欢,而他得那种励志求学的精神更是在朝中广为,一度连当时的太子都想拜他为师!而匡衡也因此被重用,很快被提拔到了光禄大夫,随后又高升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到这里为之匡衡的经历还是非常的励志的,不仅已经是宰相,百官之首,还被奉为了安乐侯,食邑六百户。也就是说匡衡当时拥有的封地足足有3100顷,这可真的是走上了人生巅峰,跟以前那个连油灯都用不起的孩子想比,真的是皓月与萤火的对比,想比匡衡应该也知足了,可是人家偏不,元帝在封他为安乐候的时候,封地是只有三十一万亩,郡图出错匡衡还进行了利用,并且非法占用了四万多亩,即使丈量出错,匡衡也没有修正,反而将错就错,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辨是非,不愿吐出这块到口的肥肉。地方官员畏惧匡衡的权势,也不敢得罪他,竟曲承其意,让匡衡侵占这原本不属于他的封地。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后来,到了汉成帝的时候,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指扩大国界)。皇帝大怒,将其贬为庶人。就这样他的一世英名,就这样被自己亲手给毁了。后来,他返回家乡,但没几年,他就病死了。
匡衡小时候是先进典型,到老了反而成了反面教材。匡衡的悲剧,就是因为自己的贪念,一位什么“光”都可以借的,最后自己给自己玩死了。管住自己的贪欲,公私分明。这就是匡衡,他最后给我们的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