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有最强兵种魏武卒 为什么还是败给了秦国?
春秋战国时期,魏武卒作为战国七雄中最精锐的力量,魏武卒曾经在吴起手中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辉煌战绩,由此可见魏武卒的强大,那么为何拥有魏武卒的魏国最后被秦国灭了呢?
战国末期,秦国是一家独强,中期的时候是秦、齐双霸,但是在这之前,还要算魏国是一霸。魏国东为齐国,西为秦国,南有楚国,北有赵国,如此四面环敌的情况下,魏国依能震慑天下,其实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魏国的武士。魏国的武卒强。魏国所特有的部队,是魏国自己发明的一种部队。根据《汉书》里面记述的魏国武卒:“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盈)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魏武卒作为战国七雄中最精锐的力量,魏武卒曾经在吴起手中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辉煌战绩,特别是在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凭借5万魏武卒击败了秦国的五十万大军,促使魏武卒名动天下。
看到这里是否为魏国的这种发明感到惊讶?这恐怕是整个战国时期,最强力的武装了。这样的士兵在打仗,敌军岂有不怕的道理?论单打独斗的步兵,放眼整个古代的封建历史,能和魏国武卒单挑的估计也不多。魏国当年就是靠着这样的武卒指哪打哪,打哪哪赢。于是,魏国强大了,是靠着军事力量强大起来的。但是这样的魏国还是输给了秦国,究竟是为什么?
其实想一下也很容易理解,魏国要养这样的武士们也是十分困难的,起码在经济能力上的负担就很大。不光是在对武士们的武器装备上投入大,而且制度上也充分地支持了这些武卒。只要是入选了魏国武卒的,他家就可以免除徭役和税收,即使是退役了还可以享受这样的权力。这就是把武卒当贵族来养,虽然和真正的贵族相比还是差很多。当时放眼整个战场,士兵能有这待遇,只有魏国。所以魏国的武卒十分“娇贵”。
一般的诸侯国养士阶层以上的贵族能养个几千人,但是魏国呢?魏国的武卒有几万。一般在春秋的惯例中,有这样的几千就能称霸了,何况是魏国的几万,这不想称霸都难。魏国就是养这些“娇贵”的武卒导致后面有点支撑不住了。
儒家的荀子在谈到魏国武卒的时候就直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中兵制的缺点。这中士卒的供养根本持续不了很久,何况这些士卒能打仗的年纪又有多少?退役的人还享受待遇,国家的税收一面亏损,一面继续熬投入在这些武卒身上,用不了多久魏国必然贫穷。所以荀子评论,其为“危国之兵”,可谓是入木三分。
而且魏武卒的组建也成了问题,在战国中期,齐国和秦国相继崛起。就齐国来说,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击败了魏国大军,不仅击杀了魏国大将庞涓,还让魏武卒元气大伤。与此相对应的是,秦国也在河西之地反败为胜,不仅夺回了河西之地,还给予魏国魏武卒以重创。在此基础上,因为多次战役的失利,魏国10多万的魏武卒可谓损失殆尽,基本上退出了历史的大舞台。
在此基础上,自战国中期到被秦国消灭,魏国再也没有重新组建一支魏武卒。究其原因,显然是魏国国力严重衰退导致的。魏武卒选拔要求高,训练、装备的成本非常昂贵,维护成本也很高,强盛时期的魏国还是可以负担的。
最后,但是,在战国中期,魏国从秦国手中攻占的河西之地,已经被秦国夺回了。在秦国的步步蚕食下,魏国今山西省一带的疆域几乎都丢失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中原战场,魏国也在和齐国、楚国的较量中丢失疆域。在失去大片疆域后,魏国的经济实力、人口数量都难以回到巅峰时期了。所以,魏国无法在战国中后期重新组建一支魏武卒。
并且,魏武卒的训练和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在战国中期,不仅吴起离开了魏国,一些经验丰富的魏武卒也老去或者在战死沙场。对于身处四战之地的魏国,即便想要强行组建一支魏武卒,周边的秦国、楚国等强国也不会给魏国时间的。
而且魏国的后续君主又是一个不如一个,因为魏武卒失去了锋芒,不久之后白起与韩魏联军交战于伊阙,斩首24万,魏武卒损失殆尽,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