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向求贤若渴 为什么一定要斩杀单雄信?原因其实并不简单
隋朝末年的时候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帮助父亲夺得天下建立大唐是因为他笼络了诸多的英雄豪杰,在当时有一位英雄名为单雄信,他不仅武艺高强更具有英雄所具备的豪气,但李世民却要铁了心的杀他,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当时对于单雄信来说,他已经没有了强硬到底的资本。正是受他的委托,当时徐世勣替他出面苦苦求情,但素来以宽容大度著称的秦王,这次却铁了心,根本不顾手下大将的面子,坚决地回绝了他的求情。由此可见,其实并不是单雄信不肯归附,而是李世民不能容他。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旧唐书》是这样记载单雄信的:“单雄信者,曹州人也。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名冠诸军,军号为‘飞将’。”
也就是说,单雄信在隋末唐初时是远近闻名的一员勇将,擅长使用兵器马槊,尤其是在马背上抡开来,虎虎生风,百十个人近不得其身。其武艺和后来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位的尉迟恭不相上下。
关于单雄信的兵器,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有一段记述:“单雄信幼时,学堂前植一枣树。至年十八,伐为枪,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
至此以后,单雄信便策马扬槊,勇冠三军,所向披靡,难觅敌手。
那么,这样的一位悍将,为何惜才如命的李世民偏偏要杀他呢?
首先,单雄信差点取了李世民的性命。
《旧唐书》是这样描述的:“密(李密)偃师失利,遂降于王世充,署为大将军。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绩(徐茂公)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
这件事发生在武德三年(620年),单雄信已投降王世充,被封为大将军。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单雄信单枪匹马突入敌阵,挥舞马槊,直取李世民,徐世绩及时赶到,呵止了单雄信,救下了李世民。
有的人说当时各为其主,为何要死死揪住不放呢?包括秦琼、程咬金这些将军,此前也都是敌对阵营的。他们在看到李密失败后,也赶紧丢了弃暗投明,对此李世民也是既往不咎,反而委以了重任。此外魏征也是同样的例子,他以前可是李建成的人,后来与李世民不也合作的蛮好吗?
其实这就牵涉到了第二个原因,就是在李世民看来,单雄信这个人留不得。与小说中把他描写的义薄云天不同,在真正的历史上,他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比如当年他出走瓦岗,并没有像秦琼等人归顺李世民。其实他之所以要跟王世充,是因为他觉得在那里能当老大,而到了秦王这边,兵多将广,也显不出他的威风。
其实此前在瓦岗的时候,他就已经露出了这样的端倪,当时李密决定要和王世充决战。然而出于私心作崇,他原本答应的配合作战,结果来了一个按兵不动,也正是因为这样,李密才最终落败。
这一次则毫无疑问是有意为之,因为打败了弃城逃走并非难事,来犯者的目标是城池。由此看来,这个人军阀气息浓厚。自私自利,不顾大局,只要我自己的基本部队还在,管他哪个人当老大,管他什么江湖义气。
李密败了,单雄信就投降了王世充。后来李世民东征,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王世充不行了。脑筋比较活的秦叔宝、陈咬金丢下部队,带着几十个亲信投奔了李世民。
单雄信呢?没动静。这说明这个人,一是没智慧,看不出谁赢谁输。二是舍不得手下那些部队。
毕竟秦王手底下人才济济,大将一大把,单雄信投过来能排老几?能带几个兵?在王世充底下,好歹也是马军一员大将。他还想最后关头再投降唐朝,又是反正的一员功臣!
之前投降李密投降王世充,不都是这么干的么。算盘打的是挺精的,但天下大势不同了,如果他所选的洛阳将是以后的国家心脏,如果他所投的老板王世充将是一代明主,那我们的评价可能会大转弯。但实际上,长安气数未尽,依然是龙城帝都;王世充也目光短浅,不懂治国安民。所以单雄信终将再次成为俘虏,这次他依然对敌方阵营充满期待,对自己的命运心存幻想。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看明白了,单雄信其实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阀,谁对他有利,他就跟着谁混。秦琼等人有情有义,归顺自然会受到认可;而他的性质则完全不同,数次反水完全是自觉、主动的。等到觉得王世充也不行了,他当然要央求徐世勣替他求情。李世世如果留下他,肯定会是后患无穷,为此才选择一定要杀了他,这才是真正原因。
相关文章
- 魏征死后李世民活了多少年 唐朝高僧逝世时间
- 刘秀,李世民,朱元璋的名号、年号、谥号、庙 光武帝定西汉皇帝庙号
- 玄武门之变中李靖拒不帮助李世民 为什么事后反而封赏不断?
- 玄武门之变时为什么没有救驾的军队?难道李世民控制了天下兵权?
- 李渊退位后有没有报复李世民?李渊想出来一招着实把李世民给恶心到了
- 唐朝李世民为什么要冒着生死的危险去发动玄武门之变?其实他是被逼无奈
-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最大的敌人并不是李建成 此人才是令李世民最忌惮的人
- 唐高宗李治既不是李世民的嫡长子,能力也不出众,李世民为什么选择李治继承皇位?
- 唐朝武则天和李世民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一个子嗣 为什么和李治走到一起后连生了六个?
- 为什么说李世民是史上最能打的君主,看了洛阳之战后你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