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雍正王朝》里雍正的四大宠臣为什么只有李卫一人得以善终呢?

清朝康熙在位的时候有四位大臣深受康熙的宠爱,张廷玉田文镜、李卫鄂尔泰这四人也为朝廷出了不小的力,可到最后为什么之后李卫一人得到善终呢?

张廷玉、田文镜、李卫、鄂尔泰是雍正朝最受宠的几位大臣,雍正常说他们是“模范督抚”。在这四人中,河南巡抚田文镜是累病而死的,因为其死前生病,其向雍正恳请休息,但雍正不准,说河南事只有他才能处理妥当,结果田文镜只好带病上岗,结果没多久就死了。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历仕康、雍、乾三朝的老臣,门生故吏遍天下。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历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吏部左侍郎。雍正帝即位后,慎选张廷玉作为辅佐他筹划军国大政的主要助手并对他赋予厚望。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病危之时,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乾隆帝即位后,命张廷玉为皇子师傅,仍兼管翰林院事。自此以后,皇帝每逢巡幸,张廷玉总是留京总理朝政,夜宿紫禁城,并典试科举,选拔人才,考察荐举官吏。乾隆二年(1737年)授总理事务大臣,特命进三等伯爵,赐号勤宜。

但自乾隆八年(1743年)起,张廷玉的政治生涯开始走了下坡路,皇权稳固的乾隆帝越来越厌恶每每以老臣自居的张廷玉,再加上年逾古稀的张廷玉的固执和好激动,使他与乾隆帝之间渐生嫌隙。其又与满臣鄂尔泰不和,两人在朝堂之上也是明争暗斗不断。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张廷玉陈疏以老病乞休,诏不准。次年,罢其伯爵,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长子永璜刚去世不久,张廷玉再次请求归乡,此举彻底激怒了乾隆帝,诏命罢其配享,免治罪,命张廷玉尽缴颁赐诸物,许其还乡。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乾隆帝最终仍遵雍正帝遗诏,命配享太庙。

鄂尔泰,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鄂尔泰二十岁中举,即进入仕途。二十一岁袭佐领世职,充任侍卫。此后虽然一直活跃在官场,但一直仕途不顺,不得重用。雍正帝即位后 ,鄂尔泰被越级提升为江苏布政使,成为地方大员。之后又封为云南巡抚,兼管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并推行“改土归流”的新政,以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鄂尔泰在西南开始官职虽为巡抚,而实际上行使着总督的职权。雍正六年(1727年),鄂尔泰改任云贵广西三省总督,次年加衔为少保,雍正十年(1732年)召至京城,任保和殿大学士,居内阁首辅的地位。雍正帝驾崩时,鄂尔泰与张廷玉等同受遗命辅政,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历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经筵讲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衔太傅,国史馆、三礼馆、玉牒馆总裁,赐号襄勤伯。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谥文端,配享太庙,入祀京师贤良祠。“改土归流”的成功,结束了土司制度,实现了多民族国家政策的统一,是康雍乾三朝成为“盛世”的条件之一。就此而言,鄂尔泰是值得称道的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李卫,并不是乞丐身世,也不是个文盲,而是家境殷实的富二代。康熙年间,李卫花钱捐了个小官,后来到京城户部管银库。在遍地红顶戴子的天子脚下,他这官小的不能再小了,可即使芝麻官也敢顶嘴权贵。当时有些亲王让手下的门人,从上缴国库的银子中每一千两扣下十两,最终进到了亲王们的腰包。李卫看不过去,就在银库门前弄个箱子,上面写某亲王盈利。此时还是雍亲王的雍正,一眼看中了李卫不畏权贵。

雍正上位,李卫是一步登天,变成雍正的心腹亲信。虽说雍正生性多疑,可是李卫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向平安无事,李卫比同时雍亲王府邸奴才的年羹尧,要低调,也要幸运。乾隆三年病死,卒年51岁,谥敏达。生前官至浙江总督加兵部尚书、署刑部尚书、直隶总督,加太子少傅。最终,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