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走夜路时人们为什么宁肯睡坟头也不去庙里?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时候人们出远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一些有钱人可能会雇辆马车,而一些穷人只能步行,那时候晚上的时候露宿荒郊野外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有这么一句话是说宁宿荒坟,不住破庙,这是为什么呢?
现代人出门在外的住宿条件非常好,只要兜里有钱,想住什么样的酒店宾馆都有,再不济也不至于夜宿街头吧!首先,古代交通非常不便,而交通工具又十分落后,如果不能规划好行程,露宿荒郊野外也是家常便饭。
其次,古代自然环境相对恶劣,时常有野兽出没,人口少但居住相对集中,特别是在广大山区,时常是百里无人烟。最后,由于古代实行严格的户籍保甲制度,严禁人口随意流动,即便是探亲、经商、移民、调动、科考等都要持有官府签发的路引文书,由于客流量较少,除了官府驿站,沿途很少有私人客栈经营。
首先第一点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古代可不像现代的法制社会,那个时代杀人越货之事司空见惯,山贼路匪横行。许多的强盗喜欢躲在破庙里,待晚上有路人夜宿之时,心起歹念。身上的财物被抢不说,还有性命之忧。而且古代的寺庙一直都是法外之地,很多文学作品都有描述,尤其是《水浒传》更是围绕着寺庙描写很多江湖纠纷的情节。鲁提辖在拳打镇关西之后失手杀了他,为了逃避官府追捕就逃到五台山出家做了一名花和尚,文殊院里的大师还给他赐了一个“智深”的法号。出家之后似乎官府也没人前来缉拿他。
禁军教头林冲遭到高俅陷害,被发配沧州看守草料场。林冲外出买酒御寒,回来发现住的草屋被风吹倒而被迫夜宿山神庙,不经意间听闻陆虞候受高太尉指使设计火烧大军草料场,要联合富安害林冲性命,林冲在庙里听到实情,愤怒异常,挑起花枪,搠倒富安、差拨,连夜投奔梁山。这就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当然了,水浒传的这些都是英雄好汉,受到奸人陷害才沦落到庙里的。大部分的朝廷要犯都是穷凶极恶之徒。
另外一点就是,寺庙是出家人的修行之所,古代的小型寺庙很多都是当地的豪绅捐建的,除了立有神佛塑像以外,并无僧道值殿修行。时间久了无人修缮,会容易坍塌,所以夜宿寺庙的赶路人有可能酣睡之时梁倒柱塌,一命呜呼。所以古代人宁愿选择露宿荒坟之地也不愿意在破庙过夜,毕竟有生命危险。
再有就是,古人对于神明的敬畏,“举头三尺有神明”,认为立有神佛雕像的庙里也有神灵的存在,晚上睡在塑像旁边,有亵渎神灵之意,怕受到上天责罚,降罪于自己,所以不会选择住在庙里。
唐代传奇小说《东阳夜怪录》里,就有讲述秀才夜宿破庙的奇遇。穷秀才成自虚身上盘缠所剩无几,在风雪交加的晚上只有住宿在破庙里,不一会来了一群来历不明的人,这些人彼此之间显得非常熟悉,就跟老朋友一般。他们一起谈天论地、把酒言欢,好不热闹。天明之时这些人忽然都不见了,庙里却是臊气冲天臭不可闻。成自虚慌忙逃离破庙,路遇村民把晚上见闻讲与他听,村民告诉成自虚,晚上与他聊天的是驴、牛、马、狗、刺猬等一大群精怪幻化的人形。
夜宿荒坟,只要问心无愧,就“半夜不怕鬼敲门”。其实无论是选择破庙还是荒坟,都是下层穷苦之人的无奈之举,毕竟有钱会选择住客栈旅店的。
先人总结出的这些俗语,实际上是想告诫我们: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小俗语,大智慧,是对人世百态的总结和提炼,虽然与当今现实有些不太适合,但多读读这些俗语,对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会有很大启迪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