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赤壁之战中献苦肉计的吴国大将黄盖最终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三国时期赤壁大战的时候曹操可谓是败得一塌糊涂,在这场战役中功劳最大的不是几位谋士,而是黄盖,火烧连营的计策便是他提出来的,赤壁大战之后黄盖怎么样了呢?

提到三国中黄盖这位人物,如今的三岁孩童都会说上一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样的名句。

其实,在史实中,真实的黄盖却和我们印象中的这位黄盖不尽相同,有人说黄盖在赤壁之战后就销声匿迹了,其实,仔细翻阅估计,我们就会发现真实的黄盖真的称得上是戎马一生的优秀将领。

黄盖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这其中也与他日益精进、追求卓越的品质有关,从小家境贫寒的他不断地在文化、军事领域深造,算得上是难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才,而长大后的黄盖哪怕只是一名微不足道的战场士兵,往往都会因为其英勇杀敌的气概而格外收到器重。

而让黄盖真正发迹的,是在他出任南方诸山部落的县令开始,因为黄盖独到的管理方式与奖罚分明、严惩不贷的强硬治理手段,将当时一度叛乱不断的地区整治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当时的黄盖也就在吴国的政坛上逐渐崭露头角,而这仅仅是这位智勇双全的大将事业开始起步的时刻。

孙坚起兵后,黄盖主动投靠孙坚,为孙坚南征北战,破草寇、败董卓,因功被封为别部司马。孙坚去世后,黄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孙策的部下,经常为孙策冒死攻城略地。当时,江南地区的山越诸部不愿意归附孙氏政权,所以经常在孙氏的统治区域内作乱。为了收复这些人,孙氏集团经常委任黄盖去治理有贼寇的县分。期间,他先后担任过春谷县长、寻阳县令等九个县的长官,经过他的治理,全部稳定。后来,黄盖升任丹杨都尉,在此地抑豪强兼并,救济贫弱,终于使得山越地区的百姓诚心归附。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亲率20万大军南下,意欲统一天下,孙权派遣周瑜和程普率军三万迎击。双方在赤壁相遇。由于水土不服,以及不习水战,曹操遭遇周瑜的第一战失败,被迫退回了江北。由此,战事在赤壁一带僵持了下来。显然,曹军在兵力、后勤补给上远远超过了周瑜,所以,周瑜等人陷入被动。一旦战事无限期延长,周瑜必败。

很多人对于三国经典的火烧赤壁这一战役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但是,真正的史实是:危机关头想出火攻战术的却是黄盖这位军事天才。虽然当时的曹军打了败仗退据江北,与驻守在江南的吴国军队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但是曹军的人数依旧有着优势,只有三万人的吴军面临着寡不敌众的严重劣势,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击垮曹军,那么后果也将不堪设想。

但是,面临如此战局,其实,周瑜与诸葛亮心中是没有好的对应计策的,也就在此时,黄盖出手扭转了战局,否则,历史也一定会因此而改写。面对眼前严峻的战局,黄盖建议周瑜采取火攻击败曹军,也勇敢的黄将军也亲自操刀上演了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战役。

黄盖对于曹操脾气秉性十分了解,所以采用了假装投降的招数蒙骗曹操,先是故意向曹操谄媚,声称对其军队势力十分敬仰,有心投靠曹操,而后虽然没有完全使得曹操放下警惕,但是黄盖还是只用了十艘小船轻而易举地点燃了曹军在水上停留的所有战船,对当时的曹军形成了重创,周瑜才有机会带领吴国军队打败曹操。

这件事在《三国志·周瑜传》中的记载为: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黄盖传》中的记载为;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通过正史的记载,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赤壁火攻的计谋出自于黄盖,并不是周瑜,当然,更不是诸葛亮。

赤壁火攻时,黄盖先诈降,之后带着装满柴草、膏油的小船驶向了曹营。在到达曹营之前,黄盖点燃了船只,奋勇当先的带着士兵冲入曹营。很不幸,冲在最前面的黄盖身中流矢,跌入了寒冷的江水之中。眼看生命危在旦夕之时,后面追上的吴军救了他。但吴军并不认识黄盖,所以将他安置于厕床中。黄盖无奈大声呼叫韩当,当韩当发现他时,流着泪为黄盖解开了衣服,这才勉强保住了性命。赤壁之战后,曹操损失大半兵马,狼狈逃回北方。黄盖也因功升任武锋中郎将。

而真实的赤壁之战中,其实并没有黄盖献苦肉计一说,也更没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史实,这也都是后人虚拟臆想出来的。还有人说,赤壁之战后的黄盖就销声匿迹了,其实并不然,这位闲不下来的黄大将军始终都活跃在吴国的各个角落。

赤壁之战之后,因为黄盖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当荆州发生蛮夷叛乱之时,孙权将黄盖派去评定叛乱,仅仅率领了一支500人的队伍,靠着冷静的思考和出奇制胜的战术,黄盖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叛贼成功一举歼灭。而后的黄盖又再度成功平定了荆州长沙一带的叛乱,由此黄盖也就得以留在荆州南部镇守。

平定武陵后不久,长沙益阳县遭遇山贼入侵,黄盖便迅速前往长沙。这一次平定山贼后,孙权升黄盖为偏将军,镇守地方,结果黄盖以身殉职,病死于任上。黄盖死后,吴国境内的百姓纷纷追悼、思念他。孙权称帝时,也念及其大功,于是册封了他的儿子黄柄为关内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