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哪些故事是虚构的,哪些却又是真实的呢?
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历史都是从当时记载的史官书写传承下来的,然后有些被那些作者写成了故事,传记。今天我们来分析下三国中到底哪些故事是作者虚构的,哪些却又是真实存在的呢?
真实:
1、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连年征战中的背景下,官渡之战,这场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由此爆发。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据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全军溃败。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战役的经典,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范例,可谓是家喻户晓。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权、刘备在今湖北江陵与汉口间的长江沿岸的一场战略会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孙、刘联军,面对总兵力达二十三四万之多的曹军,正确分析形势,找出其弱点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协同、以长击短,以火佐攻,乘胜追击的作战方针,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窜北,使曹操“横槊赋诗”、并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诸东流,从而成为历史上运用火攻,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3、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虚构:
1、关羽战黄忠,三国正史里完全没有记载,还有正史中关羽还嫌弃黄总年老
2、五虎上将,正史中从未提到蜀汉有五虎上将之说,刘备进蜀后,只封了关羽,黄忠,张飞,马超,为前后左右将军,在三国演义中说刘备进蜀后就封以上四人及赵云为五虎上将正史并没有记载着。而真正有五虎将的人是曹操,正史中记载曹操封的五虎将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为五虎将。
3、正史中也没有诸葛亮七擒孟获之说,孟获是个文官,怎么可能在战场上厮杀,还怎么可能被七擒七纵。这些都是罗贯中把诸葛亮神话了。
4、还有描绘诸葛亮的一个就是诸葛亮北伐两军开战,诸葛亮和王朗有个口水战,说诸葛亮骂死王朗,诸葛亮北伐那年,王朗已经死了4-5年了,所以罗贯中可能把自己的精神寄托放在诸葛亮身上了,这个挺有意思的,在明朝写东汉末年的故事小说,还能把自己的志愿寄托在别人身上。有没有这回事还需要考证。
5、还是诸葛亮,这次是诸葛亮的空城计,正史中也完全没有提到过诸葛亮用空城计,三国演义完全是虚构的,还有后来的军师联盟拍到空城计司马懿还和诸葛亮还联想隔空对话,有点神话的意思了。空城计用到的赵云用一座空营吓跑了曹军这确实有此事。
6、死诸葛吓跑活仲达,正史中有这么一回事,但这不是想三国演义中那样是诸葛亮的遗计,而是司马懿真的心虚诸葛亮,被吓跑的。
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是演义中虚构出来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