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个不杀功臣的皇帝,最后都流芳百世成为千古一帝
在我们的印象之中,每当乱世打下天下坐上皇帝安稳之后,那么接下来那些曾经帮他打天下的功臣们那就惨了,往往他们都不会寿终正寝,因为自古有这么一句话功高震主。当上皇帝以后肯定要为自己的后代考虑了。但是在历史长河中也有那么几个却不是这样的。
自古以来,就流传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俗语,说的就是历史上很多人帮助皇帝打下江山,成就伟业,却落得个悲惨的下场,这句话就出自于春秋时期越国的名将范蠡之口,当年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败了吴国,他早就看出越王勾践不能够与人同患难共富贵,就劝谏当时的好朋友文种退隐辞官,文种不听取他的劝谏,最后果然被勾践所杀,因此就流传下来这样的名言。
像我们历史上比较熟知的皇帝,比如说朱元璋,起兵的时候,有很多都是自己的同乡兄弟,但是继位之后,却选择将这些人们杀掉,甚至连他们的后人也不放过,明朝的开国功臣,到最后基本上都没有,剩下几个在历史上这种情况也非常的常见。
第一位秦始皇
秦始皇虽然是一位有名的暴君,但是他也是毫无争议的千古一帝,他一生的功绩实在太多,甚至现在有人说后来的所有皇帝没有一个在功绩上可以超过秦始皇,实际上这也是真实的。秦始皇一生最大的功劳就是一统天下,使得我国不再是分裂的状况,并且统一文字和律法、货币,这些就是秦始皇最大的功劳。而秦始皇可以取得这么大的功劳,自然不是靠他一个人做到的。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帮助秦始皇拿下天下的功臣们。其中秦始皇时代的最大功臣绝对是王翦这位历史名将,是在他的指挥下,秦国灭掉楚国、赵国还有其他几个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可是秦始皇并没有杀死王翦,相反秦始皇还对王翦委以重任,就是王翦家族的人也受到了重用,从这里来看秦始皇的胸襟足够的大。
那么秦始皇为何不杀功臣呢?这就要从秦始皇这个人心性上说起了,秦始皇一生也遇到许多挫折,但是他全都克服了。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秦始皇对于自己足够的自信,他不认为自己会输,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秦始皇胜利了,他手下的人也都心服他。这也是秦始皇与刘邦最为基本的不同。
第二位刘秀
刘秀虽然是刘邦的后代,但是他的胸襟可比刘邦大多了,功绩上也不比刘邦差。甚至在经历上,刘秀也比刘邦还要传奇一点。刘秀一统天下之后也同样没有杀任何功臣,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云台二十四将,这些每一个都得以善终。朱元璋也把刘秀作为榜样,可见刘秀的优秀。
第三位李世民
说到李世民,有人就会说李世民算不上是不杀功臣,因为李世民到底还是杀死了一位功臣,这位功臣就是侯君集。但是我要说的是,李世民杀他那是理所当然。因为侯君集那是真正的造反,而不是假的。像刘邦那样,那才是杀功臣,而李世民这样算不上杀功臣,毕竟李世民对于侯君集那是十分厚待的,没有丝毫不足之处,可是侯君集造反了,这一切就不能怪在李世民的身上了。不过李世民就算是侯君集造反,李世民也没有斩尽杀绝,给侯君集留下了一位后人。
不过也有后代的人们在分析这三个皇帝之后,得出来一个结论,比如像一些权贵之家的人做了皇帝之后,对待功臣还是比较宽松平和的,越是一些平民起身,甚至是家庭比较贫困的社会底层人翻身做了皇帝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杀死自己的兄弟们。
其实这种情况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曾经经受过最困苦的生活,所以在翻身做了主人之后就一直想要尽量避免再次被别人所推翻,也因此杀害功臣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理解了。不过不管是什么样的出身,在最后能做到皇帝,都说明这个人非常的有能力,而做了皇帝之后还可以将自己之前的好朋友继续的陪伴自己,而没有过多的疑惑猜忌,这种行为也表明了自己具有足够的自信,不仅对于自己甚至对于自己的后代子孙都非常的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