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势力是如何“突然崛起”的?曹操势力这么大为什么他没有篡汉称帝呢?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三国时期是最乱的时候,出现了三国鼎立三分天下的局面,今天我们来说说其中的曹操,他是如何突然崛起的,当权之后势力这么大为什么他没有篡汉称帝呢?
曹操原本是谯郡的大家族,与夏侯氏有亲戚关系,部曲家兵众多,本身就能拉起一支可观的队伍。曹操在朝廷上又有一定势力,其父曹腾投靠宦官,当到了太尉,曹操起点也不低,直接是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同时曹操严明执法,打死了蹇硕的叔父,给自己博取了一些声誉,努力摆脱身上的浊流标签。
所以到了讨伐董卓的当口,陈留的张邈、卫兹等官员、豪族都倾力相助,很快就拉起了一支队伍。在讨伐董卓时,又是曹操力主跟董卓交战,并且真这么干了,虽然被打得惨败而归,但进一步获取了声誉。
所以当东郡闹黄巾,兖州刺史刘岱战死的时候,鲍信等人自然而然的推举曹操为兖州刺史,曹操击平青州黄巾,收降青州兵三十万,实力进一步壮大。但这时他的浊流习气爆发,杀了清流大佬边让,导致兖州士人迎吕布为主,曹操差点丢了根据地,连番血战后才击退吕布,夺回兖州。
这件事对曹操影响很深,从此对士族和名分有了更多敬畏,所以不久就听从荀彧的建言,迎接汉献帝到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走出的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走出以后,许多心系汉室的士人都来回归汉室,实际上被曹操所掌控。包括关中的钟繇、青州的孔融等等,他们又带来了不少领地和人才,使曹操进一步壮大。
最终,曹操与士族领袖袁绍进行决战,因为曹操身上的包袱较少,敢于任人唯贤,人才质量胜过袁绍,最终在战场上大破袁绍,随后又夺取河北,对河北人才也放手使用,达到了势力的顶点。
在曹操击败袁绍之后,他就统一了北方,成为了当时最大的一个诸侯。他的手中又控制着天子,在当时有着绝对的政治优势,朝廷大权被他把控着,此时的他集政权和军权于一身。对他来说当时的汉献帝只不过是一个摆设,和傀儡并没有什么区别,曹操随时都能将皇帝废掉,然后自己称帝。然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曹操一直到死都没有篡汉称帝,他为什么不敢这样做呢?
下面就让笔者带大家了解一下,在笔者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在曹操独揽朝廷大权之后,他对反对自己的势力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和镇压。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汉朝非常忠心的官员,特别是一些在朝廷中很有名望的官员,有的被曹操罢免了,有的则被曹操所屠杀。当时一些想要扶持汉室的贵族和曹操对抗,于是曹操对他们镇压的就更加疯狂了,甚至连皇后和皇子都被牵涉其中。虽然曹操大肆的屠杀,但还是有一些反对的势力存在的,而且还不停的涌现。
比如东边的孙权以及西边的刘备,而且在他的地盘上也有很多人都反对他,曹操暂时还不能够将他们消灭,所以曹操还不敢轻举妄动。其次汉朝开国以来,儒家的思想就占据着汉朝的统治地位。尤其是君臣的伦理思想更是在社会上非常的牢固,如果一旦违背的话,就会被人们看作是大逆不道。也就是说若曹操敢篡汉称帝的话,那么就会被人们群起反抗,因为在人们看来做这样的事情要被天诛地灭的,曹操当然不敢激起民怒。
况且曹家几代人在汉朝当官,享受着汉朝的俸禄,朝廷待他们不薄。若曹操敢称帝的话,那么他的先辈也就成了谋逆之臣,曹操肯定会感到不安的。再说当时社会舆论的压力那么大,所以曹操是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毕竟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再次当时是有前车之鉴的,在他之前敢篡位称帝的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在历史上都会背负着骂名。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董卓,在董卓掌权时,当时因为董卓欺骗皇上还想着阴谋篡位,最后被全国的诸侯共同讨伐。虽然董卓的西凉军非常厉害,但由于他的暴行,甚至连他的干儿子吕布都背叛了他,最后董卓被吕布所杀。所以虽然曹操也有着很大的野心,但是他还是有着顾忌的。最后就是曹操没必要称帝,曹操有着超群的智谋,他非常的聪明,他当时用的是两全其美的策略。他一方面已经把控了朝政,可以任意左右皇帝。实际上他已经和皇帝差不多了,可以号令天下,只不过差了一个名分而已。
另一方面他又将自己称为周公,想要让自己在历史上留下名气,从而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他还曾说如果国家没有他的话,当今世上不知有几个人可以称帝称王,从这句话就足以看出他对自己所做的功绩非常的赞赏,所以称不称帝都不重要。总之在笔者看来并不是曹操不想篡汉称帝,而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他这样做。他必须经过仔细的考虑,经过权衡之后,他决定不再称帝,给自己留下一层遮羞布。
然而等到他的儿子曹丕掌政的时候,便直接将这层遮羞布撕下了,还公开的篡汉称帝。虽然和曹操有脱不开的关系,但毕竟背负骂名的是曹丕而不是曹操。况且在曹丕称帝之后没多久,曹操被追封为魏武帝。虽然曹操生前没有称帝,但在他死后却有着皇帝的名号,若曹操泉下有知的话,那么他也会感到非常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