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李茂贞是古代最奇葩的军阀 封妻子为皇后 自己却不敢称帝 李茂贞占据地利优势,为什么还是打不过朱温?

李茂贞是唐末至五代时期最奇葩的军阀,他最初在博野军中担任低级军官,黄巢起义给了他崛起的机会。称霸一方后封自己的妻子为皇后,自己也“假天子之制”,然而他却依然称王,而不敢称帝。

少年偶遇蛟龙池

最初的他只不过是个兵长,扎兵驻守在凤翔一带,作为兵流子实在活的潇洒快活。虽不是高官,但有小乐。时来运转般,当时唐僖宗因叛乱来到凤翔避难,李茂贞作为小小的长官,成为皇帝身边一名光荣的近卫军官。没有功劳也有不少苦劳,加上天天在皇帝身前转悠,唐僖宗对他印象极好。叛乱平定之后,提拔他为凤翔,陇西节度使,并赐名李茂贞,和皇帝成为了一家人。皇帝赐本家姓名,在当时真的是无比荣耀的事。

公元890年,又封李茂贞为陇西郡王。而走到这步,李茂贞才花了5年,速度之快不说乘火箭,高铁速度绰绰有余。俗话说:饱暖思淫欲。李茂贞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他开始不听朝廷指挥,我行我素,还大肆给自己封官加爵。逼得皇帝皇帝不得不腾出手来敲打敲打他。派兵镇压是惯常使用的招数,不过朝廷吃了几个败仗,明白李茂贞不是好收拾的主。屡战屡败的战绩最后让皇帝不得不把宰相赐死以平息李茂贞的怒火。话说宰相真的是关键时刻拿来宰卖的。

自此,老李头尝到了甜头。随后嚣张跋扈直接升级把皇帝“绑架”到自己地盘上的份上,给张白条让签字画押给自己加官进爵。不过这闹得有点过了,明面上各路节度使之类的都还受着中央统辖,老李头人微低少,先后两次分别都被强势镇压。打了败仗了,但为巩固人心,李茂贞决定就去部下家里大吃一通,然后结结实实睡了个大觉。据说这是为了安抚手下的无奈之举。李茂贞:“我吃喝玩乐可都是带着任务出门的,你们放心,跟着我有肉吃。”就是这样无大才却有小勇的人给历史绘上嬉笑的一笔。

化蛟不成改投蛇

两次失败对他打击不小,自此他开始收敛羽翼。当朝廷忌惮他什么时候会再次出击时,历史总是这样出人意料。作为大忠之臣的李茂贞的灰色头像开始跳动,他开始老实起来,本分地耕种他的一亩三分地。而朝廷的反应呢?居然是息事宁人。也难怪,当时起火的不止李茂贞这一处。不仅如此,做了这么多出格的事,揭过这茬大家就还是好朋友。但李茂贞不仅没获罪,还被加封为歧王。因为此时唐王朝有另一个人物需要盯梢—朱温,以至忽略了李茂贞这条小蛀虫。

此种情况,李茂贞在自己的封地里活得相当滋润,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担心过自己会被人阴下马来。唐王朝对待李茂贞的做法给了其他藩王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而也是这个信号,开启了接下来的乱世五代。唐朝已经不再是凶猛的老虎,它连自大的兔子都无法处理,还有什么可怕的?

众人皆醉我独醒?

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自称后梁天子,唐朝灭亡。而李茂贞面对改朝换代是怎么做的?按道理,这些年他的低调行事,本应该接着浑水摸鱼,臣服后梁就好了,或者自己起兵造反。然而,他继续沿用唐朝的年号,直至后梁被灭也没有改变。说到这其中有什么阴谋?我觉得应该是他单纯地想这么做而已。

当不承认后梁的其他藩镇王都先后称帝,李茂贞还是做着他的歧王,继续做自己的土皇帝。在这期间,虽没皇帝之名,却做着皇帝该干的事,给自己的老婆封皇后,称自己的住所为皇宫。皇帝有什么,他也照样来一套。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口嗨行动,但,就是不称帝!不过就不臣服后梁,依旧坚称唐国号这点确实令人敬佩。

以至于后来李存勖灭掉后梁,重又恢复大唐时,对于这个“旧朝老臣”还加封为秦王,与开国皇帝李世民封号相同,可想而知对他还是心存不少敬佩的。于是,一个忠贞爱国的李茂贞就此在历史画上了自己轻描淡写的一笔。改封不久,李茂贞便病死,时年六十九岁,谥号忠敬。在这乱世中得到善终,实在难得。

李茂贞占据地利优势,为什么还是打不过朱温?

境界不高——没有雄心成不了大业

史籍记载,李茂贞极盛之时,有地二十州、拥兵三十余万,俨然是当时北方除朱温和李克用外最有实力的军阀。而且,其距离唐都长安最近,如果谋划得当,效魏武帝之故事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是难事。但是,李茂贞在击败了唐昭宗派来的讨伐军后,并未乘胜入长安,控制天子,只是逼迫昭宗赐死宰相杜让能,便班师而回了。

后来,李茂贞与昭宗再起冲突。他率军攻破长安,却对逃跑的昭宗不理不睬,使得昭宗被韩建保护起来,让他再次失去了控制朝局的好机会。所以说,李茂贞尽管实力雄厚,但或许在他心中,当个独霸一方的土皇帝就够了,再进一步则没有必要。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作祟,使得他在面对朱温与李克用梁晋相争、自己可获渔翁之利这一大好机会时竟毫无作为。

境界决定出路,没有称雄天下之心的李茂贞,在乱世之中惟安于现状、守成自保而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朱温在机会面前从不犹豫。比如在昭宗争夺战中,得到宰相崔胤的矫诏后,他马上率军七万开进关中。当时,朱温集团虽是天下第一强藩,但攻打天下第三强藩的李茂贞,其过程也是很艰苦的。

就像曹操在官渡一样,朱温也一度想要撤兵。但他明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让李茂贞缓过气来,再想夺回昭宗就将难上加难。所以他咬牙坚持,最终迫使李茂贞求和。得到唐昭宗这个“金字招牌”,无疑是朱温一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奠定了他日后篡唐的基础。

腹背受敌——缺乏安全后方很致命

秦灭六国、汉破西楚,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其大后方的巴蜀一直保持了稳定,这不仅使秦汉集团在发动东征时没有后顾之忧,更为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力和钱粮补给。可以说,巴蜀的稳定,是秦汉统一大业中极为关键的一块拼图。反观李茂贞,则始终没处理好与蜀地割据势力——王建集团的关系。

起初,李茂贞意识到为稳固自己辖区南部地区的统治,势必要对兴起于西川的王建集团进行打压,这说明其还是有战略眼光的。他以南下救援东川为契机,命令部队进占剑南东川大部,不可避免地与王建为争夺地盘产生冲突。但是,在与王建的战争中,李茂贞总是三心二意,即不做全面动员,也没有调遣重兵,对战事总抱着一种打到哪儿算哪儿的态度。或许因为他的统治重心在关中,他个人又急于干政,所以屡败于王建,对剑南道染指的时间也较短。后来,王建兴兵北伐,李茂贞也不积极应对,最后竟然连秦岭以北的秦、成、阶、凤四州都丢了。

我们看《三国演义》,孔明六出祁山,虽然每次出兵路线略有不同,但归根到底都是率军翻越秦岭进攻曹魏。但秦岭地势险峻,古时候运输手段又不发达,这就导致军需粮草供应困难。打仗拼的是后勤,所谓外行看战术,内行谈后勤。后勤不利,终使孔明六次北伐无功而返。现在,前蜀在秦岭以北却有了一大块地盘,这无异于大大提高了蜀军的作战能力,也给李茂贞的身后安置了一颗“定时炸弹”。

反观朱温,虽然他和曹操一样,起家时处于河南这个四战之地。可他却坚定不移地为巩固后方不断努力,拼尽全力消灭了秦宗权集团,又平定了郓州朱瑄、兖州朱瑾等势力,这就为其日后西征李茂贞消除了后顾之忧。两下相比,二人孰优孰劣可以说一目了然。

慈不掌兵——战斗力强不强最关键

据史籍记载,李茂贞性格宽厚,不喜严刑峻法而好柔道治民,所以其辖区内百姓都安居乐业,这在唐末五代诸势力中确实不多见,在乱世中很是难得。曾经有人诬告其部将符昭谋反,李茂贞闻讯后,亲往符昭家宴饮。吃饱了就屏退左右随从,在符昭家踏踏实实地睡了一晚才回去,以生命去赌符昭不会谋反,令符昭感动地泪流满面。官兵们发生了打斗事件,李茂贞让打输的去打赢的家里吃一顿,大家和和气气地在酒桌上就把梁子给化解了。而且,李茂贞尤善事母,母亲去世之时,他嚎啕大哭,差点丢了性命。

所谓将为兵之胆,兵乃将之威,强将手下无弱兵,就是这个道理。而李茂贞这种性格,使他很难带出凶悍善战的部队来,这是他远远不及朱温的地方。大家知道,朱温为人凶狠毒辣,杀人时从不手软。因此,这种性格使得朱温治军时也很是严酷。比如他规定,交战时如果一队的队长战死,这一队的士兵战后全部处斩,称之为“跋队斩”。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搞,那些没了长官的士兵不会逃亡吗,这不大大降低了军队人数吗?莫急,朱温早就想好了对策:所有人在脸上刺字,每次打仗必在后方派出重兵督战,看见刺字的人开小差,立即捆了,就地正法,杀逃兵一人,等同于斩敌首一枚,可同样领赏。

如此一来,你不死于阵前就死于军法,打起仗来谁敢不玩命?靠着这种毫无人性的冷血手段,朱温从参加黄巢起义开始,逐渐锻造了一支不怕死的精锐班底。后来又经过与秦宗权集团的血战,其部队战斗力在一次次硬碰硬中被磨砺地越来越强,还涌现出了李谠、葛从周、霍存、张归霸、李思安、王彦章等名将。

反观李茂贞这边,即便是对五代历史比较了解的人们,也几乎说不出他手下有哪些名将。战争年代暴力之上,作为一个军阀,军队的战斗力不行,那还混什么?李茂贞在与朱温交锋时,每战辄败,闭门不敢出。同时,兴元又被王建攻占,实力大不如前。史书记载,“茂贞疆土危蹙,不遂僣窃之志”。之后十几年里,李茂贞又屡为朱温、李克用和王建所败。到后梁末年,李茂贞手里只剩下了七个州,其势力彻底萎靡不振。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或许正是因为李茂贞这个对手实在难入自己法眼,所以朱温在拿下了李的老巢凤翔后并没有难为他,甚至连他官职和爵位也予以保留,这也让李茂贞得以善终。有意思的是,后来李茂贞不仅没有感谢朱温的不杀之恩,反而在朱温称帝后坚持用唐朝年号,还联络李克用共讨后梁。

或许正是因如此,在《旧五代史》中,李茂贞进了“世袭传”,而不是“僭伪传”,可见薛居正对李茂贞的评价较好。值得一提的是,李茂贞从天复元年至天祐十六年的20多年里,修寺宇、建法舍、铸铜炉、修佛塔,对法门寺进行了旷日持久地修复,使法门寺恢复了皇家寺院的繁荣,这倒是唐代以来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