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杨虎城夫人谢葆真质问特务队长:抗日有罪吗?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府委员长兼总司令的蒋介石,史称“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和平解决,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据说,给了杨虎城以极大影响的便是谢葆真。

谢葆真原名谢宝珍,西安人,杨虎城将军的第三任妻子,生于1913年5月29日,比杨虎城小整整20岁。

她幼年天资聪颖,善于思考,十岁时在西安女子师范小学就读,上中学时常和进步同学上街游行,讲演,参加反帝反军阀活动。

1927年2月入中共在西安创办了“中山学院“妇女运动学习班”学习,并加入共青团,参加了宣传队,后调到政治处宣传科工作,任宣传队队长。皖北“太和县妇女联合会”成立后,被选为主任委员,后来经魏野畴介绍转为中共党员。

翌年农历腊月三十,与杨虎城将军举行了婚礼。婚后继续搞宣传工作。1930年11月杨虎城率部再度回陕主政,她积极参与兴办水利、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九一八”事变后,支持杨将军的抗日爱国行动,组织东北军、西北军将领夫人,为绥远抗日战士募捐,成立“西北各界妇女救国会”,并担任会长。后来到冯玉祥部开展工作。

杨虎城常生病,身体很虚弱,所以谢葆真和幼子拯中就一直陪在他身旁。

1937年5月,杨虎城在蒋介石的逼迫下,交出军权,赴欧美考察。谢携七岁的儿子拯中一起前往。

“七七事变”爆发后,杨虎城请缨抗日,同年11月底回香港,一下飞机就被蒋介石所派特务头子戴笠骗至南昌扣押。

当谢葆真获知将军被囚禁的消息后,她当场抱头痛哭,她一遍遍地捶击着桌案问着:抗日有什么罪,救国有什么错?

那时,她已是五个孩子的母亲了,最大的7岁,最小的才1岁,孩子们正需要母亲,离开他们无异于割舍自己的心头肉。

但她的丈夫却一个人被囚禁在南方的监中,身边没有亲人照顾,又怎能放心得下?

谢葆真在安排、托付了一切家事之后,带着爱子拯中,同副官阎继明、张醒民一起飞抵汉口,随后到达江西南昌、湖南益阳,同杨虎城一起开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活。

他们先后被转押于益阳桃花园、贵州息烽玄天洞、重庆中美合作所杨家山等监狱。

在狱中,谢葆真坚持读报、写字,同时教拯中学习。她在狱中又生了女儿拯贵,身体更显虚弱。而特务们对其病不闻不问,还有意在精神上刺激她,最后竟将她与杨虎城完全隔离关押。

1946年11月底,在重庆杨家山监狱,她开始绝食,接着又吞金,经抢救脱险,仍绝食。

翌年2月8日含恨去世。

抗日杀奸团哪位成员因刺杀汉奸遭特务围攻?

1940年8月7日凌晨,日本宪兵队包围了冯运修在受壁胡同甲12号的住所。警觉的冯运修立即取枪走出卧室,将他保管的“抗团”材料、文件拿到厨房进行焚毁。日伪军警破门而入,发现了藏在厨房里的冯运修,喊话叫他投降。冯运修不予理睬,继续烧文件。日伪军警冲向厨房。冯运修开枪还击,击伤两名军警,乃至敌人放弃了活捉“刺客”的企图,乱枪扫射。

抗日杀奸团

冯运修,一个应该被后人记住的年轻爱国志士的名字。他参加抗日杀奸团,铲除卖国求荣的汉奸。他年纪轻轻练就一手好枪法,让日伪闻名丧胆。他嫉恶如仇视死如归,面对敌人围攻毅然以身报国,留下英名激励无数后来人。

刺杀卖国文化汉奸

1940年7月7日,日伪北平当局决定在中山公园召开“庆祝皇军圣战三周年”的庆祝会,大会由伪新民会的机关报《新民报》编辑局局长吴菊痴主办。

得知消息,一支由青年学生组成的秘密地下抗日锄奸组织——北平抗日杀奸团,决定刺杀吴菊痴,以示惩戒。负责完成这次任务的就是身为“抗团”骨干的书生枪手冯运修。

“庆祝会”结束后,吴菊痴前往和平门外同和轩饭庄,出席著名评剧演员白玉霜招待新闻界的餐叙。大约一小时后,吴菊痴和伪《新民报》女记者白洁如分别乘洋车回报馆。

行动指挥人李振英和冯运修立即骑自行车尾随。见有机可乘,冯运修猛蹬两步,靠近吴菊痴的黄包车,单手持枪,对准吴菊痴的脑袋连开两枪,然后迅速撤离,吴菊痴重伤毙命。

日伪围攻壮烈牺牲

刺杀吴菊痴的行动,使北平日伪当局加紧了对“抗团”的侦破。

1940年8月7日凌晨,日本宪兵队包围了冯运修在受壁胡同甲12号的住所。警觉的冯运修立即取枪走出卧室,将他保管的“抗团”材料、文件拿到厨房进行焚毁。日伪军警破门而入,发现了藏在厨房里的冯运修,喊话叫他投降。冯运修不予理睬,继续烧文件。日伪军警冲向厨房。冯运修开枪还击,击伤两名军警,乃至敌人放弃了活捉“刺客”的企图,乱枪扫射。

冯运修的枪声渐渐停止后,日伪特务战战兢兢地走进厨房,发现冯运修右手中弹,换成左手持枪,身中数弹,已奄奄一息。

为了获取口供,日伪警察将冯运修送到南边不远的中央医院。此时的冯运修伤情剧烈、已经不能说话了。1940年8月8日夜,冯运修牺牲在中央医院。

冯运修是天津中日中学学生。1937年加入抗日杀奸团;1938年6月,参加火烧天津最大的百货公司——中原公司行动。

冯运修在京居住在受壁胡同,就是今天的西四北四条,位于西城区中部,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明代称熟皮胡同、臭皮胡同,属鸣玉坊;清代属正红旗地界儿。1911年谐音为受壁胡同。因地处西四北西侧北数第四条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西四北四条。

1940年,冯运修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可惜8月8日牺牲,未能入学。

杀奸团尽是名门之后

抗日杀奸团是1937年冬由天津爱国学生自发建立的一个秘密的抗日锄奸组织,团训为“抗日杀奸,复仇雪耻,同心一德,克敌致果”。其成员多是天津耀华中学、南开中学、汇文中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初、高中学生。一些成员出身名门望族,如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的孙子郑统万、孙女郑昆仑,国民党孙连仲将军的儿子孙湘德、女儿孙惠书,民国元老、总理熊希龄的外孙女冯健美,达仁堂的大小姐乐倩文等等。

上海滩三大亨结局:谁做了汉奸被自己保镖打死

1940年 8月15日《申报》等沪上大小报纸,刊登了张啸林的死讯:昨华格臬路血案,张啸林遭枪杀,凶手即张保镖,定16日下午3时在寓所入殓……

一九四九年之前,上海,冒险家的乐园啊。很多贫苦青年,都有着自己的上海梦。虽知那里并非真的遍地有黄金捡,但捡到黄金的机率,比别的地方可大得多了。

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就是三个捡了金子的大亨。从小流氓到大流氓到被老蒋封官;又官商结合发大财,他们就是那时候脑子有点灵活心里很不安分的小青年的偶像。然他们的命运,却又各不相同。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是旧上海“三大亨”,这三位都市大亨组成了上海滩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新式流氓帮集团。但随着世道变迁,“三大亨”最终都走向了穷途末路。

四九之后,杜月笙到了香港并死在那里;黄金荣已是耄耋老头,再跑,只怕要死在半路,于是留在上海等着新的接收者来。扫大街改造,写自白书登报,过了几年战战兢兢的日子,一九五三年六月以八十六岁高龄去世。虽然身边有些凄凉,好歹也算寿终正寝。

唯张啸林,在日本一九三七年占领上海之后,为圆他上海滩老大美梦,反黄金荣、杜月笙之道而行之,跟日本人搞起了合作,做起了汉奸。

枪下毙命的张啸林

1937年10月下旬,战局恶化,蒋介石度势不敌,准备放弃上海。为防“三大亨”被日伪利用,蒋介石电告杜月笙,要他与黄金荣、张啸林离沪南去香港。

杜月笙约见黄金荣、张啸林,率先表示服从。黄金荣称自己年逾古稀,体弱有病,去港岛路途迢迢经不起颠簸,想留在上海,保证闭门不出,绝不为日本人做事。这正给了张啸林独霸上海滩的绝好机会。

张啸林此后公开投靠日本人,并立即布置其门徒,软硬兼施威逼各行各业与日本人“共存共荣”,大肆镇压抗日救亡活动,捕杀爱国志士;又以“新亚和平促进会”会长的名义,派人去外地为日军收购粮食、棉花、煤炭、药品,强行压价甚至武装劫夺……

蒋介石指示军统局长戴笠予以制裁。戴笠于是向潜伏在沪上的军统上海区区长陈恭澍发出了针对张啸林的锄奸令。陈恭澍则动用内线,由张啸林的保镖林怀部执行之。

1940年8月15日《申报》等沪上大小报纸,刊登了张啸林的死讯:昨华格臬路血案,张啸林遭枪杀,凶手即张保镖,定16日下午3时在寓所入殓……

客死香江的杜月笙

抗战后,杜月笙将目光定在了上海市市长的职位上。蒋介石既要利用他,又恨他难以驾驭,有心趁着日本投降接收重建上海的契机,加以抑制,不让他名正言顺重新称霸上海。蒋对内甚至明确训示:对帮会的基本政策是取缔。

三大战役结束,杜月笙知道蒋家王朝气数已尽,开始谋虑去从。虽然中共方面通过黄炎培等劝他留下,但他自己判断反共二十余年,可谓血债累累,所以不敢不走。杜月笙选择了去号称自由港的香港。

败退台湾的蒋介石曾派俞鸿钧、洪兰友等赴港游说,杜月笙都是以疾病缠身为由推拒。蒋介石于是采取了“神经战”恐吓他。1951年4月初,在香港的国民党特务传话给杜月笙:中共正欲与港英当局交涉,要把他押回上海,在清算“四一二”政变大会上批斗,同时大陆特工潜入港岛,如交涉不成时,就将他就地处决。

杜月笙信以为真,因极度恐惧夜难成寝,日坐愁城,患了严重神经衰弱、心脏病。当年7月盛夏,他中风偏瘫,这次他拒绝进医院治疗,8月10日以后,杜月笙进入昏睡状态,水米不进,16日下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终老沪上的黄金荣

三大战役落幕,黄金荣决意留在上海不走,是心中有底吃了定心丸。

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首任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屠杀共产党人的具体指挥者,与黄金荣属同路人。抗战期间,杨虎失宠,对蒋介石心怀不满,经周恩来启发开导,转化成了反蒋民主人士,抗战后寓居沪上,与上海地下党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共上海局委托杨转达黄金荣:只要不死心塌地跟着反动派,可既往不咎,不予捕办,保证人身自由。

黄金荣相信了共产党的承诺,笃悠悠照过逍遥生活,又训示徒子徒孙收剑行迹,改恶从善。

他虽不再像中共建政前那样逍遥作乐,但也还是过着吃好穿好住好的老板生活。只是毕竟已是耄耋之年,与以前相比落差太大心情不畅;加之家门不幸,媳妇李志清卷了一大笔款资去了香港,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于1953年6月22日去世。这年他86岁。临终前他断断续续地说:“我的一生都风扫落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