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儿?
唐宋时代是我国历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大量文人诗人在这一时期井喷,小李杜之中的杜牧也是其中之一,一首清明流传至今,历史上许多人都在好奇,诗中所写的杏花村,到底是什么地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在千百年来流传不衰的同时,也留给后人一个深深的疑问,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儿?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关于“杏花村”归属地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三处,即山西汾阳之说,安徽贵池之说,以及江苏丰县之说。
翻遍历史学家缪钺编著的《杜牧年谱》,笔者没有找到杜牧到过山西的足迹。杜牧在池州待了两年,作为地方最高长官,还不至于冒雨跑到荒郊野外找酒喝。如果此诗作于杜牧从湖北黄州转任安徽池州的路上,即会昌四年的九月份,则在时间上与“清明时节”不符。杜牧曾三次经过江苏丰县,但丰县一带自古以来只有一个“张杏村”,且向来不产酒。
三处呼声较高的“杏花村”,都因证据不足纷纷落榜。那么,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实是虚?笔者在翻阅唐诗宋词过程中,似乎找到了答案。“杏花村”是唐宋诗词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字眼。如唐诗中有“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宋词中有“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等等。其中的“杏花村”,均泛指杏花盛开的村庄。
类似于“杏花村”的白描手法,比较常见的还有“黄叶村”、“绿杨村”、“菊花村”、“苇花村”、“夕阳村”等等。细细品味,这些村名的意境并不比“杏花村”差,但因杜牧名气太大,且诗中有“酒”字,所以关于“杏花村”商标、归属地的问题才会引起激烈争论。据悉,汾阳酒厂和贵池酒厂就曾经为争夺“杏花村”商标打过官司,湖北麻城和江苏南京也为了“杏花村”归属地各执一词,河南安阳一村民竟然以“杏苑村酒”冒充“杏花村酒”。
这种争论,这种不法,在让人可笑、可恨的同时,也反映了部分国人对古诗词理解上的片面。古人作诗填词时,贵含蓄、忌直白,尤其是在涉及村名、地名的时候,往往以自然景观、人文特色,甚至自己的某种意境来替代。所以,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应该是诗人看到或想像中的一个开满杏花的村庄。《四库全书·杏花村志》中则点明:“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盖泛言风景之词,必以一村以实之,则话句反为滞相矣!”
杜牧的诗,既豪放旷达,又深沉悲慨;既风华流美,又神韵疏朗。这种独特的诗文风貌,既彰显了诗人不凡的功底,也反映了诗人矛盾的一生。杜牧胸怀抱负,自诩有“济世之才”,但仕途上的不得志,却让他感到悲凉无奈。《清明》一诗,表象写景,实则抒情。“雨纷纷”、“断魂”和“酒家”,道出了诗人一直不被重用的愁绪和低靡;用“杏花”收尾,却反映了诗人对政治春天的憧憬和期待。“遥指”二字极其传神,点明那个理想的、缥缈的“杏花村”,原本只在诗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