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明朝为解决蒙古问题耗费了太多精力 为什么蒙古依然能够屹立不倒? 终明一朝始终没有解决北元残余势力 为什么清朝几十年就解决了?

明朝时的蒙古势力,屡屡从北方南下,一度企图再次入主中原,不断发动对大明的反攻。终明一朝,始终没有能够成功解决北方的边患。为什么明朝200多年都始终没有能够彻底摆平蒙古北元残余势力?为何清朝几十年就解决了?

朱元璋在平定南方以后,前后经过了八次北伐,对蒙古人进行了长达八次的追打。不但朱元璋北伐了八次,后来朱棣上台后,又对蒙古人进行了五次北伐。包括朱元璋进行的八次,父子俩前后进行了十三次北伐。然而,就算朱元璋和朱棣进行了这么多次北伐,依然并没有彻底消灭蒙古人。

我们知道,北方先后出现过很多少数民族,包括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盛极一时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在中原王朝的打压,以及周边其它民族的夹击下,都消失了。或者灭亡了,或者被其它少数民族给重组了,或者被汉民族给融合了。从古至今,北方少数民族中真正留下来的强势民族,还就只有蒙古族一个。

而蒙古族,在经过了朱元璋、朱棣反复不断的强力打压后,依然能够坚挺下来,在明朝中叶的时候,甚至还能俘获明朝皇帝明英宗。在整个清朝期间,还成为清朝皇室一直巴结讨好的对象。清朝皇室的公主,都要嫁到草原上和亲。那么,朱元璋、朱棣对蒙古人进行了那么多次的打压,为何蒙古人还依然强势不倒的?

一、蒙古人的战略纵深太大。

和历史上所有的北方少数民族相比,蒙古人的战略纵深是最大的。为什么呢?因为之前的那些北方少数民族,他们虽然也曾经强势崛起,但是,因为他们周边还有其它少数民族,因此,当他们被汉民族打的时候,一方面,他们逃跑的地方有限。

另一方面,他们一旦打败以后,其它少数民族就会趁机崛起。比如当突厥被隋唐打败以后,回鹘就崛起,取代突厥。但是,蒙古不一样。因为蒙古曾经统一了整个南北方,乃至西方大片土地,都是蒙古帝国的地盘。也就是说,在这块土地上,没有其它民族。

当明军追打蒙古人的时候,他们完全可是四处躲藏逃跑。因为那些地方到处都是他们的地盘。他们无论跑到哪儿去,都没有哪个民族出来阻挡他们。同时,就算他们被明军削弱得很厉害,依然可以继续存活下来。因为在那块土地上的其它少数民族很少,不会站出来取代他们。

二、明军的物资补给存在很大问题。

明军北伐需要长途远征。由于草原上缺乏补给,因此,明军必须要自己携带粮食辎重,满足军队作战的需要。

事实上,这也是中原王朝在追打北方少数民族的时候,一直存在的问题。粮草不够,打着打着,粮草没了,又找不到吃的,无法就地补给,只好撤军。

秦汉在打匈奴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这个问题。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除了作为墙的作用外,还有就是作为粮食补给中转站的作用。不过,就算是长城,毕竟还是距离匈奴的腹地太远,鞭长莫及。

当年霍去病就采用过就地补给的策略。也就是在攻打匈奴的时候,抢劫匈奴人的物资。但是,这基本上要靠撞运。如果运气不好,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事实上,朱元璋在派出明军攻击蒙古人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个情况。每次他都是在天寒地冻的时候派军出征。之所以会这样做,想的是就算自己的补给存在困难,也要想办法让蒙古人的补给也存在困难。因为在天寒地冻的时候,蒙古人的牛羊和战马都缺少青草,只能吃干草。这样打起来显然更容易一下,便于速战速决。

三、蒙古人有黄金家族这面永远不倒的旗帜。

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在草原上是取得过辉煌的。不只是在草原上取得了辉煌,黄金家族曾经还统治了欧亚的大片地方,他们在蒙古人中有巨大的威望和影响。

可以说,只要黄金家族的后人一直在草原上存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就具有向心力,就能够凝聚起来。当北元分裂成鞑靼和瓦剌的时候,一开始,鞑靼因为拥有黄金家族的后人,所以他们占据强势地位。后来,瓦剌也把黄金家族的后代捧起来,这样,瓦剌也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明朝末年的时候,整个草原上最辉煌的林丹汗,依然是黄金家族的后人。

之前在北方出现过的其它少数民族,就不具备这样的旗帜,因此,只要被中原民族一强力冲击,可能很快就散架了。而蒙古却能够一直坚挺不倒,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旗帜作用,是非常大的。

看明清两代的历史,发现他们都与蒙古人有着很多冲突。但奇怪的是,明朝对于蒙古的经营似乎一直非常不成功。从立国的强盛时期,到后来的逐步衰落,200多年都没有降服北方的蒙古人。清朝建立后,在国力上似乎并不比明朝优越多少。结果,只用了几十年时间就搞定了蒙古人。这种差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明朝与清朝在面对蒙古时都发生过数次变化。这些变化因素本身,是由于元朝建立和崩溃,给蒙古地区带来的巨变所造成的。也因为明清两代各自的政策结合,造成了最后的结果。

一切可以从元朝或者说整个蒙古帝国建立时开始。蒙古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由于人口多了,超过了当时地区内自然环境的供养水平,就会引发迁徙与战争。成吉思汗开始的三代人大扩张,却在这个层面做的过度了。结果,就让蒙古原本的草原地区出现了空心化状态。

起初,蒙古帝国还会注意在原来的首都哈尔和林保留足够多的人口、手工业设施和精锐部队。但在忽必烈与海都的战争后,前者一股脑的将地盘核心搬迁到了南面的金莲川与汗八里城,后者则基本被消灭或重创。加之四大汗国的分家倾向严重,这就让蒙古高原出现了因盛世带来的凋敝。

明朝建立后,占领了大都汗八里。至于北面的金莲川,则已经在之前的战争被基本摧毁。虽然明初对于蒙古高原本身的控制是没有兴趣的,但他们一直宣布自己是元朝的天然继承人,所以必须想办法端掉逃往北方的北元势力。

蒙古这边的情况就越来越糟。由于战争关系,大量从中原来的蒙古人口逃到了已经凋敝的龙兴之地。这就一下子让蒙古当地的人口承载能力,超出了负荷。大量被套的元朝后裔,开始以原先所属的部门为单位,组成了一个个小部落。彼此之间因为有限的资源而经常战争。至于一些靠近明朝边境的部落,则索性投靠明朝,成为北方藩属力量。

结果,这些分奔离析的蒙古小团体,反过来成为明朝人定期宰杀的对象。先有篡位者朱棣,为了彰显自己天子守国门的气概,在蒙古地区搞了数次大规模武装游行。接着是在军户制度下,没有出路的边将。

他们为了定期给自己捞功,主动袭击边境牧民。这样的结果就是逼迫一个个原本不太感冒的小部落,开始寻找强势的中心依附。到了明朝中期,瓦剌崛起,顺应了这种潮流。土木堡之战中的蒙古军队,就是因此聚集起来的。瓦剌衰落后,这层因素依然在发挥作用。蒙古人很容易的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强权--鞑靼。

在此之前,明朝依然对蒙古地区是没有兴趣的。甚至因为土木堡的灾难,他们选择更加保守的闭关防御措施。而边境将领,也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越境夺取蒙古人头来领赏的机会。发展到嘉靖年间,鞑靼大军南下,明朝自己发现京城已经兵力空虚到了极点。这场新危机,最终以明朝同意开市贸易而告一段落。

随着满洲在东北崛起,一些东部的蒙古部落成为了明朝人笼络的统战对象。在军费吃紧的情况下,明朝每年在实际上给予蒙古人类似岁币的贡赋,要求他们定期去偷袭后金的地盘。后金则通过战争与联合,逐步控制了东部蒙古。从此,满洲军队就有了一个绕开山海关南下的战略新空间。

问鼎中原为止,清朝实际上将八旗制度也推广到了蒙古地区。尤其是在平定了察哈尔王的叛乱后,蒙古部落以加入八旗的方式,依附清廷。这种变相削弱草原东部地区的做法,间接配合了西蒙古地区的准噶尔人崛起。自此,清朝才需要再次好好面对蒙古地区的威胁。

简单来说,这个过程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人时间,基本涵盖了整个康乾盛世。康熙时期是以战略防御为主。既要保护那些战斗力很差的蒙古同盟,也要拱卫北京的西北安全形势。在布兰布通战役和昭莫多战役后,算是遏制了准噶尔势力的东进势头。

雍正在位时间很短,尝试进行战略进攻。但因为准噶尔人已经获得了大量源自土耳其和欧洲的军事技术,武器落后的清军在和通泊战役中遭到惨败。雍正只能放弃直接鲸吞的想法,一点点的依靠筑城来蚕食前进。

最后还是乾隆,拿出了前两代人积累的资源,并为清军更新了手里的武器。加上准噶尔人外交水平糟糕,同时和清朝、俄罗斯、哈萨克、西域的穆斯林定居者敌对。清朝终于搞定准噶尔人,算是基本解决了蒙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