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 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延续 也导致了北魏的灭亡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

北魏孝文帝所施行的汉化改革,影响后世深远,也为他赢得了隆高的历史地位。然而,这场激烈汉化改革直接导致30年后北魏王朝覆灭,鲜卑民族也融入汉族而从此消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

北魏自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重建代国开始,到公元534年分裂为东、西魏,持续了近一百五十年国运。其中孝文帝当权时实行了全面的汉化改革,为北魏的国力提升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后,孝文帝改革后仅仅35年,北魏就灭亡了,难道是北魏全盘汉化造成了国家的灭亡吗?

冯太后是孝文帝汉化改革的“第一推手”

提起孝文帝改革,不能不提起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孝文帝的祖母冯太后。这位冯太后乃皇族之女,南北朝时,冯跋建立北燕政权,冯太后乃辽西郡公冯朗之女,身份尊贵。后嫁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册封为皇后。文成帝拓跋浚与李氏生的孩子拓跋弘被立为太子,按照当时“子立母死”的习俗,李氏被赐死,抚养拓跋弘的重任便落到冯氏的身上。

冯氏与文成帝度过了将近十年的美好日子,“有君人之度”的文成帝却英年早逝,年仅25岁。年仅12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由于献文帝岁数小,皇太后冯氏垂帘听政,开始了她在北魏驰骋数十年的政治生涯。

冯太后出生皇族,长在宫中,环境造就了她有极强的政治手腕,一旦赋予她巨大的权力,暴发出的威力令人生畏。首先,她解决了试图阴谋篡位的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夷其三族,随后宣布自己临朝称制。

冯太后的手段是毒辣的,不管是谁妨碍了她的政治权力,都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哪怕是自己的儿子。当她察觉献文帝亲政后威胁到了她的政治地位时,果断地逼迫献文帝禅位给太子,并最终杀害了献文帝。孝文帝即位后,因为年幼,冯太后二度临朝称制,时间长太十四年,直到她去世。

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冯太后施行了大量的改革。孝文帝前期的改革,实际上冯太后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未改革前,鲜卑贵族们实行落后的以掠夺为主的财富分配方式,也就是说,依靠战争抢得财富。

冯太后仿效两汉魏晋旧制主持了“班俸禄”诏书,对于朝廷官员采用“发工资”的办法。朝廷发放俸禄,如果再掠夺贪污,“贪赃满一匹者,处死”;其次,冯太后主持施行“均田令”,这个办法对于汉族不算什么,但对于鲜卑族来说就是个新生事物,国家将无主的荒田以政府的名义按人口分授给农民,使游牧民族转变为农耕民族。

冯太后主持的第三个改革是施行“三长制”,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三长制的施行利于清查户口,收取赋税;除此之外,冯太后还大兴儒法教育之风,禁断卜筮、谶纬之学,为孝文帝亲政后全面“汉化”打下良好基础。

孝文帝的彻底改革将鲜卑人变成了“汉人”

孝文帝与他的父亲相比,是一个更睿智的皇帝,为了避免被冯太后害死,他采取了恭顺的态度,与冯太后并称“二圣”,响应改革。再者,他对于冯太后的宫闱密事,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不让冯太后抓住自己的“小辫子”。

冯太后临朝称制,孝文帝采取不参与朝政,凡事秉承太后旨意的态度。非但如此,孝文帝还对冯太后毕恭毕敬,丝毫不顾及冯太后的杀父之仇,这才躲过了灭顶之灾。直到冯太后寿终正寝后,孝文帝才得以真正亲政,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

虽然孝文帝对于冯太后表现出恭顺的态度,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傀儡性的人物,他只是在等待时机罢了。这一方面是为了保命,另一方面也是冯太后对他有养育之恩。冯太后死后,孝文帝大哭三日,表达了他对冯太后的真实感情。

而且,孝文帝全面继承并发展了冯太后的改革路线,比冯太后更加彻底地进行了汉化改革。具体改革措施为:

第一,迁都。孝文帝破除重重阻力,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孝文帝迁都遇到很大阻力,他不得不假借打击南方萧齐的名义,率大军向南方进发,三十万大军来到洛阳,使在平城不走的原鲜卑贵族不得不尊从孝文帝迁都的决定。迁都使鲜卑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平城转到了洛阳,这里原是汉人的古都,有利于鲜卑汉化;

第二,革俗。孝文帝下令所有鲜卑人改变民族习惯,如改胡服为汉服,改说鲜卑语为汉语,改鲜卑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入住洛阳的鲜卑人籍贯为洛阳,死于洛阳的鲜卑人就地掩埋,不准运回原地。

第三,变制。朝廷的制度,一律参照两汉魏晋制度进行改革,并重用刘芳、李彪、崔光、邢峦、李冲、王肃、高闾、宋弁等汉族大臣。孝文帝的改革非常彻底,对于不尊从汉化改革的鲜卑人,孝文帝进行坚决打击,从而使得鲜卑民族与汉族得到极大的融合,史称“孝文帝中兴”。

北魏灭亡的三个原因,不能归结于“汉化”

孝文帝虽然大张其鼓地进行汉化改革,但实际上这一改革仅仅进行了近十年时间。因为孝文帝亲政九年多便英年早逝了,享寿33岁。而在孝文帝去世三十五年后,北魏就灭亡了。很多专家说北魏灭亡是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原因,其实不能简单地这样归纳。

首先来说,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是强力推进的,并不是所有鲜卑人从内心里赞同并服从的。因此,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鲜卑人分裂成为两大势力,一派是同意汉化改革派,一派是反对汉化改革派。孝文帝去世二十五年后,爆发了六镇之乱,而六镇之乱的主体,就是反对汉化的鲜卑人。两派鲜卑人势力刀兵相见,极大地削弱了鲜卑人的力量。

北魏灭亡的第二个原因,还在于孝文帝死后,北魏再也没有出现象他一样的雄主。宣武帝元恪虽巩固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但他崇信佛教,取消“子贵母死”制度,造成外戚高肇专权,朝政昏暗。

继位的孝明帝元诩执政时,母后胡氏擅权乱政,朝廷土崩瓦解,元诩密诏尔朱荣勤王泄露,反招致胡后报复被杀,年仅十九岁;即位的孝庄帝元子悠是权臣尔朱荣所立,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杀死胡太后、小皇帝元钊和丞相元雍、新帝兄弟元劭、元子正等储王宗室大臣两千多人,成为当时最大的权臣。

而元子攸不甘心做汉献帝之类的皇帝,奋起反击,亲自动手杀了尔朱荣及其子。尔朱余党势大,元子攸启用了黑社会团伙高乾、高昂兄弟对付尔朱派余党,北魏的江山成为一个很大的战场。最后洛阳沦陷,元子攸竟被尔朱兆生擒勒死。随后天下大乱,随后即位的节闵帝元恭、孝武帝元修皆是傀儡皇帝,元恭被高欢毒死,元修被宇文泰毒杀。

北魏灭亡的第三个原因是孝文帝改革时忽略了代北边境之地的管理,而把经营国家的重心放在了南面,而孝文帝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讨伐萧齐又遭遇了失败。这样,南面面临大敌,北面又有尔朱氏的崛起,最终使皇帝失去了统治全国的权力。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应该说北魏的汉化影响极大,但是北魏未改革之前,北魏已经存在了上百年,而改革后,北魏只有三十多年,就被东西魏所取代。因而有不少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错了。真的是这样的么?其实对这次改革,如何评价恐怕还需要从大格局来看。

一般一个割据政权,确实很难长久存在,要么吞并或被吞并成统一国家,要么出现分裂。这是割据政权的弱势所在,无可奈何。同时政权长久存在,积弊就同时存在,这是一体两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到了北魏百年这个时候,无论孝文帝改不改革,政权都会出问题,就看如何来对待。

事实上,正因为孝文帝后改革不彻底,出现了诸多反复,才让这个北魏政权的问题愈加严重,最终导致了分裂。然而,看看北魏后续的政权,无论是东西魏,还是北周北齐,还是隋唐,他们都得益于北魏孝文帝改革,逐渐实现了北方对南方的优势,最终统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