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怎么从一个开明圣主变成一个不理朝政一心只顾修道成仙的皇帝?嘉靖皇帝究竟是有能力的明君还是徒有其表的昏君?

明世宗朱厚熜是明朝历代皇帝中统治时间较长的一位。朱厚熜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朱厚熜究竟是有能力的明君还是徒有其表的昏君?

说起嘉靖皇帝恐怕对明朝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第一印象就是嘉靖身穿道袍修仙求道的样子。很多人认为嘉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但又有谁知道,嘉靖这个二十年不问世事的皇帝实际上乃是明朝时期心机最深沉,政治手段最高明,同时也是最可怕的一个皇帝。甚至在某些方面就连朱元璋和朱棣都不如嘉靖皇帝。而且嘉靖的一生也颇具有传奇色彩。从一个开明圣主变成一个不理朝政一心只顾修道成仙的皇帝。嘉靖皇帝究竟经历了什么?

坦率的讲,嘉靖皇帝朱厚熜这个皇位还是捡来的。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由于明武宗没有子嗣,当时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开始在朱姓宗室中挑选皇位继承人。以血脉亲疏来甄选,首先明武宗没有儿子,其次他的弟弟朱厚炜也幼年夭折。所以朱厚照这一代就不在考虑范围内了。所以内阁就把挑选对象放在了明武宗朱厚照的父亲一辈,也就是明孝宗一辈。

明孝宗两个哥哥也都死的早并没有留下子嗣,但四弟兴王朱祐杬虽然已经死了,但有两个儿子,原本按道理说兴王的长子可以继位。但兴王长子也去世了,所以,以“兄终弟及”的原则立次子朱厚熜为嗣,也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这就是为什么说嘉靖皇帝宝座是捡来的原因。

嘉靖被挑选中继承皇位之后,嘉靖本人都不敢相信这个事实。毕竟皇位离他太过于遥远了。最后在内阁的劝说下嘉靖继位。要说嘉靖皇帝也是一个狠人。他孤身一人继位称帝后,满朝遍野几乎没有什么亲信臣子。要知道当时的嘉靖皇帝年仅十五岁,那个之中以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明武宗时期旧臣就想要压制皇权,使得嘉靖成为内阁指挥棒下顺从皇帝。

而明朝嘉靖年间的“大礼仪之争”就是嘉靖和内阁争权夺利的一次最直观的体现。简单来说,嘉靖继位后想把自己的父母地位也给抬高上来。但杨廷和非要把明武宗和嘉靖的堂兄弟关系变成亲兄弟关系。这摆明就是要给嘉靖皇帝换个爹妈了。嘉靖自然不会同意。所以君臣之间就因为这个问题展开了争斗。

嘉靖很清楚这已经不是什么换不换爹妈的事情了。这表明就是杨廷和等人想要欺自己年幼来压迫自己屈从。如果这次失败了,那么嘉靖的权位将受到极大的打击。所以嘉靖和杨廷和一直争论不休,寸步不让。杨廷和认为嘉靖一个少年皇帝是斗不过他这个老狐狸的。但嘉靖的手段远远超出了杨廷和的预期。嘉靖一方面在张璁等投机者的帮助下开始逆转局势。

另一方面嘉靖在做足了充分准备后,直接以力破法逼退了杨廷和。在左顺门前嘉靖以廷杖之刑彻底镇压了反对他的臣子。当时五品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下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八十六人停职待罪。因廷杖而死的共十六人。也在此之后,为时三年的“大礼议”以朱厚熜获胜告终。明朝大权彻底被嘉靖握在手中。并且确保了明代法律的尊严和政治的秩序。也为之后的“嘉靖革新”奠定了基础。

嘉靖皇帝初期,“嘉靖革新”是由张璁策划并且发动的一场对社会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运动。在嘉靖的支持配合下,大限度扫除了百余年来的明代积弊,激发了明统治阶层的活力,遏制并扭转了国势日衰的趋势。也就是说“嘉靖革新”给明朝带来了一丝中兴的迹象。在嘉靖的努力下,旧朝臣以及皇族和勋贵的权势被极大的进行了打击限制,使得皇权高度集中。

而且“嘉靖革新”但影响还不止一朝,其后的隆庆朝和万历朝都受到了“嘉靖革新”的影响。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的大变法实际上从某些层面来看,不过就是“嘉靖革新”的延续。只不过张居正把“嘉靖革新了许多未实行,或者实行不彻底的政策彻底推行了下去。而从“嘉靖革新”到张居正时期的变法也史称为“嘉隆万大改革”。而改革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就是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的英明神武彻底的把明朝的大小官员给刺激个够呛。他们认为嘉靖是明朝中兴的明主,也是大明朝的希望。当时河南道御史刘安对于嘉靖的改革十分的推崇,甚至多次赞扬道“今明天子综核于上,百执事振于下,丛蠹之弊,十去其九,所少者元气耳。”要知道明朝的御史言官可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硬骨头。他们绝对不会屈颜附绘的。他们的工作就是挑毛病,然后骂人。能让御史言官如何高的评价嘉靖。可见嘉靖的改革确实得到了朝臣的认可。而“嘉靖中兴”也确实给明朝带来了新气象。

但就当所有人的欢心雀跃的时候,嘉靖皇帝开始“堕落”了。嘉靖皇帝统治中期,嘉靖皇帝开始迷信道教,崇尚长生不老之术。或许是所有掌权者的通病吧。不管多么英明神武的帝王都逃脱不了对死亡的恐惧。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四人,除了宋太祖赵匡胤这个习武之人不相信长生之外,其他三位皇帝都逃脱不了长生的诱惑。

而嘉靖皇帝和其他人还不一样。嘉靖不仅自己迷信修道炼丹,他还要拉着大臣和他一起炼丹修道。而且历史上嘉靖皇帝还因为修道引发历史上第一次由宫女发动的政变,也就是“壬寅宫变”。之后嘉靖皇帝为了专心修道,他开始彻底放权给了奸相严嵩。严嵩专国二十年,吏治败坏,残害忠良,许多功臣、直臣遭杀害、贬黜。而且由于嘉靖的不理朝政,明朝边事废弛,导致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寇边。东南沿海地区也倭患不断。但即使如此,明朝的大局依旧在嘉靖的控制之中。

别看严嵩父子纵横大明朝无人可敌。但严嵩父子的权势在嘉靖面前依旧孱弱至极。别看明朝时期君权和臣权是相互制约的。但嘉靖时期,压根儿不存在臣权制衡君权的现象,嘉靖皇帝对于权力把握很强,对于文官集团控制也很强。整个嘉靖皇帝执政生涯期间,不管嘉靖再如何荒废政事,整个明朝的大权都一直牢牢掌握在嘉靖手中。

嘉靖皇帝晚年时期貌似感觉修道可能是一场骗局。所以沉迷修道的嘉靖再次英明神武了起来。独掌大权二十年的严嵩被嘉靖给彻底废掉。取而代之嘉靖开始提拔重用严嵩的宿敌徐阶,并且嘉靖可能越觉得自己荒废政事二十年挺不是那么回事的。所以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嘉靖开始采取厘革缩弊、振兴纲纪等改革措施。并且开始大力整顿官员贵族私占民田的做法。而且为了革除朝廷繁重的匠役体系减轻朝廷负担。嘉靖在晚年时期剪除了匠户十万余人。嘉靖晚年的一系列举措再次让满朝文武激动莫名。也使得明朝再次焕发出生机。

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当皇帝好像闹着玩儿似的皇帝只有嘉靖一人。别的皇帝终其一生很可能都无法做出什么具体对国家有利的举措。而且很多皇帝穷其一生励精图治,就是为了可以成为一代明君。但像嘉靖皇帝这样,明君当够了就去修道玩。修道玩够了又再次当明君。能把角色转换如此之好,而且即使荒废政事也能一手掌控整个国家大权的皇帝。满打满算也就是嘉靖一人而已。这是任何君王都无法超越的。真的很难想象,如果嘉靖一直英明神武下去没有修道浪费时间,那么大明朝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嘉靖皇帝这样的君主,究竟应该如何去评价他?他到底是有能力执掌一切的明君,还是徒有其表的昏君?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将君主个人的手段和执政结果做区分,并从两个方面来分别看待。毕竟,一个人的具体水平如何,往往不会是左右结局的唯一因素。王朝乃至整个世界的总体格局,都会对君主个人水平因素,产生巨大的影响。嘉靖用各种手段,维持了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但这个理想世界对于大明朝而言,却未必是好事。也让今天所以愿意潜心体察那个时代的智者们,唏嘘不已。

要理解嘉靖的行事作风,就必须先看他的出生。因为他原本并不是皇储身份,甚至连皇子都不是,无法享受明朝宫廷的皇家教育和相应的待遇。这也就意味着嘉靖没有从小就有的那种极强优越感,或者说优越感的层次,仅仅停留在自己封地内的宅地。一旦脱离了原先的舒适环境,在京师面对见多识广的京官老臣,优越感就会被稀释的荡然无存。

因而,嘉靖皇帝给人以神秘主义倾向的感觉。实际上就是他个人的性格比较阴郁,对周遭的大部分人都非常不信任。这种性格极有可能是在他少年时期,离开原先的封地和家庭或,在紫禁城内养成的。如果看一看之前的历代明朝皇帝,就会发现这种阴郁是前人们所不具备的。哪怕建立王朝的创业者朱元璋和篡位上台的明成祖朱棣,都在表现大气和计谋方面,做了相应的平衡。而仁宗和宣宗的性格都相对宽厚,并有自小作为皇子的底气,根本不削于干很多过于阴柔的事情。至于看上去有些天真浪漫的明英宗和明武宗,则更是一副天之骄子的气象,与嘉靖这种藩王出生的新皇帝,不可同日而语。

由于是皇帝中的“插班生”,嘉靖从少年时期开始接受的教育,也很成问题。明朝前期的皇帝们,虽然个人性格与具体经历都各有不同。但一般都会保留些最基本的蒙古武力文化。这个传统就从嘉靖开始中断,并在之后不断出产彻底的死宅皇帝。不是在内廷索取无度,就是连上班打卡都懒得应付。更有生错人家的木工高手乱入。

嘉靖在其世界观尚未完成塑造的年纪,就完全按照儒家经典的圣人教育被塑造。但正如前文所讲的那样,环境聚变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非常巨大。不由自主的个人好恶与封闭化的单一教育模式,让他的眼界和格局意识,变得非常之低。所以,在嘉靖在位的时候,整个明朝对于世界的认识,进一步退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相比明成祖到明武宗这一系列具有少许国际眼光的前人来说,他已经彻底成为了身居大内的文弱之主。

在利用皇权和儒家等级意识方面,嘉靖干的非常得心应手。你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将一生全部的禀赋都集中到某个领域,从而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神秘主义色彩的营造,既是他幼年心理阴影留下的心虚残余,又是他进一步强化个人权力与控制欲的保护伞。只是在其他方面,嘉靖的所作所为,对于一个几乎控制了整个东亚大陆的帝国而言,是非常有害的。从他执政时发生的众多问题,就能发现他与自己所处的时代,有多么的格格不入。

以非常著名的嘉靖倭乱来说,皇帝本人的态度与他的世界观都负有重大责任。在他之前,明朝虽然恪守海禁政策,但地方上迫于经济发展需求,或多或少还是给沿海居民和外来商贩放开了一些灰色地带。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珠江口的屯门岛和舟山群岛南部的双屿岛。

但在嘉靖皇帝继位后,急功近利的狠抓对地方上的权力控制。重点就打击了地方仅存的一些自由贸易空间。利用明朝官军的体量优势,通过偷袭等手段,将西洋的葡萄牙人、南洋的泰国人、东面的琉球与日本人都杀了出去。同时,也打击了沿海广大居民的为生手段,逼迫他们彻底走向武装走私。

走投无路的沿海居民,就成为了倭寇集团的主力。一直到嘉靖死前,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无论有多少个戚继光,编练多少戚家军,都不可能消除几百年来在沿海地区根深蒂固的传统。因为一个地区的经济格局成型后,是很难发生变化的。

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情,在大明朝的西北边境也在同时上演。山西边区的居民,长期以来就需要通过和草原南部等地的贸易,维持必要的生计。在嘉靖继位后,也加强了对这里的越境贸易打击,迫使更多人奔逃到边境之外,成为彻底的法外之民。由于白莲教在当地的巨大影响力,嘉靖时期的白莲教就因为单方面的武断打压而势力越来越大了。

他们在今天的呼和浩特市附近,建立了大规模定居点,成为明清两代非常有名的板升城。他们也屡屡带着庇护他们的蒙古势力,攻打明朝边境。后者同样希望与明朝保持贸易关系,并在过去通过边境的白莲教徒帮助,进行这种地方默许的生意。现在,在嘉靖的高压打击下,只能通过武装示威来达到效果。文弱不堪的嘉靖发现,自己手里的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甚至连花名册上的人数都被大量注水。若非蒙古人的目的在于武装争取贸易,嘉靖皇帝可能成为第二个明英宗。

当然,仅以他个人角度出发,嘉靖还是收获了不少成果。比如通过不间断的打击分化朝廷大臣,获得了对士大夫集团的掌控。随后再推而广之到各地方官府,这让他自己对全国各地的控制,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步。对于一个因没有安全感而需要强化个人集权的君主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结局。

只是在他逐步集权的过程中,明朝的实际情况却是越来越糟。不仅朝政更加腐败,而且经济状况也是一塌糊涂。那些原本可以分摊地方财政压力的灰色收入被强行制止,让朝廷反而需要为善后事宜花费更多的财力,几乎形成无底洞。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嘉靖多活10年,明朝很有可能在他精明的打理下,提前崩溃。从这一点来说,你就很难将他视为一个有能力的明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