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之师:对印反击战俘虏被解放军所折服
1962年对隔着喜马拉雅山的中国和印度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战争彻底改变了两个文明古国交往的历史,两国终于大打出手。
关于这场战争的起因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印度人想实现他们的理想,建立一个大印度联邦国家,称霸印度洋。这是尼赫鲁的梦想,也是印度精英的梦想,但是当这个梦想和中国遭遇时,印度人大国梦碎。对这场战争的胜利方中国来说,我们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为了这一仗,中国准备了多年,喜马拉雅山恶劣的后勤保障和冬季的大雪封山,使中国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作战和撤退,大大限制了中国战略上的回旋余地,印度人甚至可以根据天气预测中国军队进攻的时间。
中国付出的代价远远比想象的大,战前我们没有公路进行补给,只能发动全藏区百姓和干部用最原始的筐子和牦牛翻越雪山运输物资,我们也没有卫星和准确的地图在喜马拉雅山的崇山峻岭中去找路,只能按照刘伯承元帅所说的,跟着河水流向走,因为“有水就有路”。我们的战士就以这样一种原始的方式翻越喜马拉雅山并击败印度(据说战争结束后很多战士已经多天没有吃上热饭,连弹夹都是空的)。
解放军开赴前线
印度军队的战前调动,相对于平原上拥有机场和铁路网的印度,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后勤条件更加恶劣。战争是打完了,可俘虏的问题出现了。事后统计,因为这次短暂的“不愉快”,印度被俘的一共有7000多人,俘虏太多了,而且很多来自不同的邦,民族和宗教信仰完全不同,饮食也不一样,这完全颠覆了上级对印度人的想象。于是,一场收容、管理战俘的大作战开始了。
我军的战俘营还没建立起来,被俘的一些印度军官就开始抗议,说不能叫战俘营,因为中印之间尚未宣战,所以他们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俘虏(印度人永远这样,不是俘虏还能是什么)。对此中国军人倒表现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宽容,毕竟印度这次败的太快了,也败的太窝囊。一个英国军官甚至形容印军溃败、夺路狂奔的情形“比非洲草原迁徙的动物还壮观”。对于这样一群败军俘虏,适当的照顾一下情绪也是应该考虑的,而且让他们发发牢骚也便于以后管理。于是在请示上级之后,将“战俘营”改成了“"中国西藏(或新疆)边防部队印度军人收容所”。
向印度军队发起进攻的解放军战士
印度陆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是这次战争中被俘的最高级军官。他的军队在开战一小时内就完全失去了控制,到处溃散。这个旅在解放军头半个小时炮击中被击毙了400多人,他和旅部直属人员在深山老林里藏了两天多,最后实在饿的不行了,就钻出山地找吃的,结果一出门就撞上了整整一个连的解放军战士,顺利成了俘虏。解放军找到它的时候,他已经在深山老林里饿了66个小时,精神恍惚。达尔维准将的待遇问题一直是外交部门和上级领导关注的重点,他在收容所的待遇是最高的,收容所给他安排了一个单间,除了正常的吃喝外,每月还有两条香烟,半斤水果糖,而且收容所还经常和他谈心。等到最后他走的时候,还骄傲的晃着自己的戒指和手表夸赞解放军是文明之师,因为他的私人物品都没有丢。
收容所建立起来之后,印军战俘被源源不断的被送过来,收容所也开始变的热闹起来。印度人在经过短暂的惊恐之后,开始面对现实中的俘虏生活,首先是要待遇。先要吃的,再要求增加放风时间。对于这群印度战俘,很多解放军战士是看不上的,私底下的评价是“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印军连国民党也打不过”,国民党和印军从未交过手,但是我们战士的评价也说明印军战斗力之差。
不过对于他们的要求还是尽量给予满足,吃的就比照中国战士的标准,我们吃什么,他们也吃什么。活动场地因陋就简,在林子里边开出一块场地,竖起了篮球架。还拆伪装网的绳子编了个排球网,最后在河滩上平整出一块运动场,以便这些俘虏开运动会用。
我军缴获的印度军队武器
一个名叫卡耐尔辛格的印度战俘因为在活动时超出了收容所规定的俘虏活动范围,被解放军的警卫战士劝阻,这这个叫辛格的战俘不听,与卫兵发生了争执,在混乱中辛格抓住了解放军战士的武器,守卫战士情急之下把卡耐尔辛格给打伤了,后来这个事情的定性是“反动分子趁乱闹事。”这下那些印度战俘不愿意了,开始集体绝食示威。印度军官带头命令俘虏把衣服脱下来,连同被褥从窗户扔出室外,并煽动绝食。这是四月份,喜马拉雅山的天气还是很冷的,估计这些人自己都受不了,就开始与我方谈判解决问题。我们的态度是,答应积极治疗伤者,并宣布认真调查这件事。后来解放军的报告是——“除了极少数对我有敌意的反动分子外,百分之七十的俘虏已经开始主动与我方人员打招呼和表示友好,还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俘虏想接近我们但不敢公开表示。”
1962年的印度炮兵
还有一次,收容所里的一些尼泊尔籍俘虏绝食闹事,他们对伙食不满。说是粉条做的菜不好吃。后来事件的解决也颇具戏剧性,一个闹事的俘虏将绝食的事告诉了他叔叔,他叔叔是印军少校,官衔比较高。这个少校现在关在另一个校官俘虏营,听说这个事情后很生气,就在侄子的带领下来到收容所,把绝食的尼泊尔籍士兵集合在一起一顿训斥,大声斥责他们当了俘虏还起哄,太糊涂。当然少校也提到了他在二战当日本俘虏的经历,夸赞解放军是文明之师。几个小时下来,印度军人都老实了,从此就再也没有人闹事。
对于放下武器的印军士兵,解放军战士都能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该治疗就治疗,该开导就开导。那些逃跑的士兵抓回来也就是开导几句,送回所属的班,不打骂也不关禁闭。一般不会在战俘营死亡或者出现别的问题,但是也有例外,印度中尉萨贝达·约金德·辛格就是其中一个。
这个萨贝达应该算是印度军队中比较勇敢的一个,比起那些夺路狂奔的高级军官和士兵强多了,他所带领的排在解放军进攻的第一时间就遭到奇袭,虽然最后勉强守住了阵地,但是人员伤亡殆尽。这个时候萨贝达仍拒绝撤退。战至最后,萨贝达仍高呼:“没弹药就拼刺刀,绝对不能向中国人投降。”后来出于人道考虑,解放军派人去和萨贝达谈判,劝说他放弃顽抗。萨贝达中尉被说服,他带着3个人放下刺刀投降。其他三个人都没事,但萨贝达却因为受伤过重死于中国收容所里。
战争结束后,印度政府为了鼓舞士气,特意为战争中的两名“战斗英雄”拍摄电影,吹嘘他们的“英雄事迹”,萨贝达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敢和中国人拼刺刀的“英雄”,萨贝达成为自然要被大大的吹捧一番,成为“伟大的印度骄傲”。
被解放军俘虏的印度军人
让这些印度战俘安心的方式除了娱乐活动,看书听广播等手段之外,运动会也是个不错的办法。收容所里的运动会是在宣布释放战俘之后进行的,当时俘虏情绪振奋,兴致也高了起来。很多俘虏自愿组成运动会的筹备委员会,一些俘虏也开始练习跳高跳远。最后这次运动会挑选了180多人参加,比赛进行了四天,项目有百米跑,百米钓瓶,百米持球跑和跳远等,很多俘虏情绪很高,表示要为运动会唱歌。但是这次运动会没有军官参加,很多军官还表示反感,在运动会期间邀请一些军官战俘去观看也被拒绝了,估计还是放不下架子。不过这样也好,俘虏普遍反映没有军官在,他们可以玩的更好。
印度军人
这批印军战俘最后被交接回国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对中国心存感激,甚至有人表示以后还会到中国看看。一些印方交接人员在俘虏回来后,跑到俘虏面前又诱导说“现在我们来了。你不要有任何顾虑,有什么话只管讲。” 他们很希望在这些俘虏嘴里听到遭受虐待和不公平待遇的说法,但是俘虏的回答都是“很好。”最终那些代表一无所获。
几十年后,这些印军战俘大部分都成了对中国友好人士,当几十年前的那场战争结束时,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仍然被他们称道。
相关文章
- 南朝时期哪些皇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 学完过秦论,写一篇学习心得,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和感想 秦朝历史复习资料
- 学完过秦论,写一篇学习心得,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和感想 秦朝历史复习资料
- 东晋时期的哪位宰相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穆桂英的原型萧胡辇,对吗 北齐萧公主的真实历史原型
-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越方损失如何?24万头猪被杀死
- 没有吴三桂就没有清王朝?吴三桂的开关对清朝夺取天下有何影响?
- 抗战中,汪精卫自己的报纸都被人黑了,印上“打倒汪精卫卖国贼”
- 这个国家终于图穷匕见 叫嚣对中国海军动武小心自食其果
- 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到底有多强大?魏国称霸战国百余年未逢对手 为什么却衰落到水淹大梁国破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