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日皇室之间为什么没有联姻?
古代的国家皇室之间联姻,除了出于政治目的之外,更多的目的就是保证彼此之间血统的高贵了,因为王室是不可能与低贱的平民通婚的,但是王室成员就那么多,近亲通婚是不科学的,于是不同国家王室之间的通婚就逐渐流行开来。
欧洲的皇室很多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这些皇室主要是由联姻或者和亲分封构成的,如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生前育有多子,大部分都成了欧洲其他皇室的国王,维多利亚女王还被誉为“欧洲的祖母”。
(日本新宫市徐福公园内的徐福雕像。网络图)
为了保持高贵的血统,过去的欧洲王室们想尽了个中办法来保持自身成员的“纯洁”性,而且就算是与异国通婚,也都是在王室与王室之间进行的。在今日的欧洲王室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等都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
中国和朝鲜及其他周边王朝都有联姻和和亲的记录,如明成祖的生母就是高丽人,李姓,封贡妃。据《南京太常寺志》所记:“右一位贡妃生成祖文皇帝”。明成祖后来又娶了一位朝鲜献来的女子权氏,权妃善于吹箫,深得朱棣的爱怜。朱棣第一次亲征漠北时,就只带了权氏一人。不幸的是,权氏经不住长期的跋涉,死于回师的途中。这时一个宫女为了达到除掉另一个宫女的目的,便诬陷对方毒死了权氏。朱棣信以为真,立即杀掉了那个宫女,受牵连的宦官达数百人。
而相对于中日两国,既是近邻,又有上千年的邦交,可为什么两国之间的皇室就没有联姻呢?
中日两国交往的最早记录就是,公元前210年,泰始皇再次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师、武士、射手500多人,装带五谷种子、粮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药。徐福东渡没有获得“仙药”,却在熊野浦登陆后,发现了“平原广泽”(即日本九洲)。“仙药”没找到,返回恐怕会被杀头,就长居于此了。
到了汉代,汉武帝曾多次远征高丽王国。高丽的近邻倭国(日本)见此情形,害怕受到牵连,朝野一片惊慌。各诸侯国大王聚集在一起开会,达成共识,共约派使者朝见大汉帝国。
(“汉倭奴国王”金印。网络图)
到了三国时期,当时倭国里的一位名叫“卑弥呼”的女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美貌平定了内乱,被拥立为王。当时的倭国是男权社会,许多诸侯国王自然不愿臣服,比如狗奴国、硃儒国、裸国、黑齿国等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总是不断地制造一些小摩擦。女王卑弥呼为了自己长治久安,就想寻找外援,隔海相望的魏明帝曹睿成了不二人选。
曹睿听闻非常高兴,亲自接见使者并颁布诏书,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同时,朝廷发表一份声明,表示东海海域一直是中国的利益所在,中原和倭国的利益是一致的,并签署魏倭安保条约。后来,倭国和狗奴国发生矛盾,双方剑拔弩张,女王按照条约,请求曹魏出面调停。曹睿委派朝廷发言人张政紧急召见狗奴国大使,对贵国的野蛮行径表示强烈谴责,狗奴国大王顿时萎了下去。最后双方罢兵言和。
卑弥呼见曹魏帮自己一个大忙,连忙派人送礼。不过,曹睿却对倭女王心猿意马起来,于是派专员出使倭国,名为文化交流,实为物色美女。
不久,报告就呈上来了:“男子无大小,皆黥面文身”。如此低级装扮, 是为了“以避蛟龙之害”;倭人“不梳头,不去虮虱,衣服垢污”;“妇人被发屈紒,作衣如单被,穿其中央,贯头衣之)。家境好一些的则“以硃丹涂其身体,如中国用粉也”。
看完这份报告,曹睿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倭国黑面婆娘,思前顾后,决定不再打倭国女人的注意了。
(倭国卑弥呼女王。网络图)
其实,从中国方面来讲,中国的皇室是十分注重皇族血统的,在他们眼中倭国的女人只是蛮夷而已,而且中国和日本隔着广阔的东海,古代来往不是很密切。
再次倭奴国没有实力威胁中原,所以中国不会下嫁公主,中国亦无占领倭奴国的意愿,所以倭奴也不会进贡公主。其实政治联姻作用有限,大多是缓兵之计。
从日本方面讲,古代日本皇室也是十分注重皇族血统的,为保证血统不惜乱伦。比如《扶桑略记》一书记载:日本第17代天皇仁德的儿子第18代履中天皇,已经66岁的他在即位的第六年(405年)“乙巳正月,以幡梭皇女立为皇后,是仁德天皇之女也”。仁德天皇有“王子男五人,女一人”。幸好仁德这唯一的皇女不是履中天皇的同母妹妹。不过,同母兄弟姐妹结婚在5、6世纪的日本仍然存在,甚至发生在最早接受大陆文明的日本皇室,发生在大和王朝的皇太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