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始终防着诸葛亮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诸葛亮,真乃是君臣之间最好的榜样了,互相信任,各为其事,关系还处的非常好,可这毕竟只是小说中的描写,真实情况远不是这样的。
诸葛亮在历史上一直备受推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诸葛亮能够忠心事主,甚至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封建王朝自然对诸葛亮的事迹大加赞赏和推崇,并由此激发自己的臣子能够忠心。当然在儒家文化中,从原来的“君君、臣臣”发展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变态文化中,自然更加推崇诸葛亮的忠心事主,于是后世诸葛亮就逐渐转换了一个智慧的化身,甚至是一位圣人。
可是在读到《三国志》时,却发现诸葛亮在当时没有得到如此的殊荣,甚至连刘备都对其防之又防,终其刘备一生,诸葛亮也没有得到刘备的充分重用,更多的还是将其当成后备力量在使用,既然是后备力量,自然是充分认可了诸葛亮的才能,但是却不能够将大任赋予其一身。防范诸葛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诸葛亮的号,也就是卧龙。卧龙卧龙,就是睡着的龙,一旦醒了就成了天子,刘备自然要对诸葛亮防之又防。下面就来看刘备是怎么防范诸葛亮的。
三顾茅庐的典故让我们看到刘备对诸葛亮多么的重视,可是当时刘备仅仅在寄居在刘表帐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想要得到贤人的帮助,也只有这个办法来打动诸葛亮。再加上诸葛亮当时也挺会营销自己,于是这个三顾茅庐演变成了一个愿打愿挨的活剧。但是不管如何,诸葛亮最终还是投入到刘备的帐下,开始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诸葛亮从一开始进入到刘备集团主要干的活就是内政工作,而且这个内政工作在当时显然没有足够的重要性,只有到了刘备打下西川,进位汉中王之后,这个内政工作的重要性才开始凸显。因为当时的刘备兵力较小,地盘也小,内政经营的难度并不高,从庞统在耒阳县只花了0.5天的时间完成了长达3个月的公务来看,当时的内政工作简单。
后来刘备想要占取益州,带的也是庞统,诸葛亮在荆州和关羽共同理事,此时的诸葛亮显然还要听关羽的话,实际上并不能够主导荆州的一切事务。从后来诸葛亮三番五次告诫关羽一定要联合东吴,不要和东吴对着干的结果来看,关羽对诸葛亮的话显然当成了耳旁风。这也说明了当时诸葛亮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刘备在获得益州之后,也是法正作为军政一级长官,诸葛亮也处于后备干部的地位。可是遗憾的是法正在收取汉中过程中最终病亡,随后诸葛亮才开始得到重用,但是即使如此,刘备也没有将军权给诸葛亮。
到了刘备临死托孤时,还暗暗设下刀斧手,并假心假意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看起来是将所有的军政大权交由诸葛亮管理,可事实上,刘备还让李严当上了托孤大臣,让诸葛亮和李严之间形成相互掣肘的关系。
从对诸葛亮托孤的这段话来看,实际上并不是要诸葛亮取而代之,要不然也不会预埋刀斧手,其潜台词时,如果到时候你不衷心辅助,自会有人收拾你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