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土耳其的清真寺:宗教、征服与民风时尚的纪念碑

宗教是人类文明最为灿烂的文化和最宝贵的财富,它支撑着千年来人类的精神信仰,而伊斯兰教作为流传到现在的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非常多的信仰者。

阿尤布清真寺

伊斯兰教勃兴之时,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贝都因人,最初并无严格意义的建筑可言。流动的帐篷是他们的宅居,浩瀚的旷野是他们的庙宇,无垠的沙丘是他们的坟墓。后来,穆斯林借鉴吸收欧亚非三大洲各族群的建筑艺术精华,修建大量伊斯兰建筑,主要包括清真寺、伊斯兰学校、普通住宅、宫殿、陵墓等,是世界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

宗教建筑历来是建筑艺术的典型佳作。遍布各地的清真寺堪称伊斯兰世界的标志性建筑,清真寺建筑风格的演变过程则是阿拉伯人传统文化风格与被征服地区异族异教艺术时尚渐趋融汇的缩影。清真寺在阿拉伯语中称作麦斯只德,意为穆斯林礼拜的场所,殿堂和浴室是清真寺的基本要素。根据《古兰经》的相关启示,麦加的克尔白应是最古老的清真寺。麦地那的先知清真寺始建于622 年,代表早期伊斯兰时代朴实无华的建筑风格。敏白尔是阿拉伯语中讲台一词的音译,即清真寺殿堂前部的宣讲台,系伊玛目在聚礼时念诵宣教词即呼图白的专用设施,又称呼图白楼,也始建于先知穆罕默德时期。伴随着哈里发国家的扩张,先知清真寺的建筑风格逐渐传入被阿拉伯人征服的广大地区。

倭马亚时代,在被征服地区异族异教艺术时尚的影响下,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发生了变化。穆斯林模仿基督教堂的供坛,首先在麦地那的先知清真寺殿内正墙增设凹壁(阿拉伯语中称作米哈拉卜),用来指示礼拜的朝向,其他诸地的清真寺于是竞相效法。穆斯林还模仿叙利亚原有的望楼和基督教堂的高塔,在清真寺的院墙增设宣礼塔(阿拉伯语中称作米宰纳)。叙利亚的宣礼塔往往采用石块建造,呈四方形。埃及的宣礼塔多用泥砖砌成,建筑风格与亚历山大港的著名灯塔颇为相似。在伊拉克,建于阿拔斯时代的萨马拉清真寺,其宣礼塔模仿古巴比伦的庙塔,分为七级,代表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耶路撒冷的萨赫莱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和大马士革的倭马亚清真寺,明显不同于麦地那的先知清真寺以及巴士拉、库法、弗斯塔特、凯鲁万等地最初建造的清真寺,体现了阿拉伯人的建筑风格与异族异教艺术时尚的完美结合。阿拔斯时代,伊斯兰世界的建筑艺术日臻成熟。巴格达的绿圆顶宫、萨马拉的巴尔库瓦拉宫、科尔多瓦的阿萨哈拉宫以及萨马拉清真寺、科尔多瓦清真寺、菲斯的卡拉维因清真寺、弗斯塔特的伊本·土伦清真寺、开罗的爱资哈尔清真寺,皆可称作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瑰宝。

奥斯曼帝国的清真寺,特别是较为著名的清真寺,大多出现于 16世纪之后,只是由基督教堂改建而来的爱亚索菲亚清真寺例外。这些位于首都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均采用大圆顶覆盖至地面的形式,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令游人乐而忘返。

阿尤布清真寺( eyüp mosque)是 1458年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殉道者艾卜·阿尤布·安萨里的坟墓附近修建的一座清真寺,是奥斯曼人征服伊斯坦布尔后最早建造的清真寺。艾卜·阿尤布·安萨里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好友,在 678年阿拉伯人第一次进攻君士坦丁堡时牺牲。阿尤布清真寺建成之后,奥斯曼帝国苏丹均在此地举行登基仪式,佩以象征权力和威严的奥斯曼之剑,以此表明誓将针对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战事进行到底。

“爱亚索菲亚”(ayasofya)原为希腊语,意为“神圣的智慧”,伊斯坦布尔爱亚索菲亚清真寺( ayasofya mosque)的前身是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本是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 justinian i,527—565年在位)下令修造的希腊正教大教堂,也是皇帝举行加冕仪式的地方。原建筑为淡黄色的石砌立方体,覆盖以直径 33米的大圆顶,由 4根高24.3米的柱子支撑,顶上有40扇窗子,殿内面积7 570平方米,内壁用大理石、云斑石、花岗石和宝石及黄金镶嵌而成,并饰以壁画,四周圆柱林立,外观富丽堂皇。

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后,下令将该教堂改为清真寺,撤掉十字架,将殿内原有的生物壁画及圣像彩绘涂抹遮盖,在东南面半圆形后殿中间修建朝向麦加的凹壁即米哈拉布,凹壁右边增设宣教讲坛即敏白尔,讲坛对面设置有专供苏丹祈祷的配间即麦格苏赖,从穆罕默德二世到塞里姆二世共建造4座宣礼尖塔,穆拉德四世统治时期在内壁和圆柱的圆形盾牌上用绿底金字书写阿拉伯文安拉的尊名、先知穆罕默德及四大正统哈里发的名字,塞里姆二世还在大拱顶上用青铜建造了一个直径约30米的新月。1935年,土耳其共和国总统穆斯塔法·凯末尔下令将爱亚索菲亚清真寺改成军事博物馆,但名称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