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这几件“雷事”犯到朱元璋手里,结局会有多恐怖?

朱元璋刚统一全国时,面对的是一个凋敝的社会,他大力实行改革政策,采取铁腕手段,因此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效。

明朝天字第一号惹不起的人物,当属明太祖朱元璋。

他的三十年执政,官场整顿风暴连番,开国功臣一扫空,成千上万官员获罪。以当时情景说,官员白天上班,晚上平安回来,全家就似过节般高兴。照三百年后史学家谈迁的叹息说:想想就害怕。

如此血雨腥风,和历代几位出名暴君比,真个毫不逊色。那他治下的大明朝,是否也似其他暴君们统治那般,举国鸡飞狗跳?百姓民不聊生?

真实情况却震撼:开国一穷二白的明王朝,国力蒸蒸日上。国家田亩八点五亿亩,远超汉唐宋元,压倒后来的“康乾盛世”。老百姓生活水平?民谣最生动: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老瓦盆中洌酒盈,呼嚣隳突不闻声。

背负“残暴”骂名,一生励精图治,造就了古代史上空前绝后的经济奇迹。哪怕最痛批他“暴行”的后人,都难否认他的经济成就。

如此硬成绩,这位“暴君”如何做到的?

看看下面几件“雷事”,犯他手里会是什么恐怖后果,就知道他怎么做到了。

1,为官不为必严惩

朱元璋最出名的,就是对官场作风严格。其中最恨的一件事,以他自己话说:所任之人,往往导袭胡元之弊。也就是明朝都建立了,这帮官员还带着元朝的臭毛病。

户部主事赵乾就是典型,湖北水灾,朱元璋急红眼,急命他奔灾区,十二月出发,一路游山玩水,两月后才到灾区,又磨三个月洋工,五月才开赈。事后盘点损失,灾民伤亡触目惊心。

如此严重后果,户部领导却还淡定解释:这是元朝老习气,赵主事虽说动作慢点,到底活干了,算是业界良心了。朱元璋受不了这“良心”,一怒先把赵乾砍头,期间说好话的官员,统统拉出去打板子。圣旨更说得咬牙切齿:视民死而不救,罪不胜诛——不管老百姓死活的官,杀了都不解恨。

渎职官员赵乾,就这样用生命书写了历史记录: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位因赈灾慢而被砍头的官员。

2,巧立名目乱收费

县主薄,明代品级里不入流小官。但河北乐亭县主薄汪铎,却在洪武年间,火得全国都知道。

这位官员脑洞大开,弄出“佥派徭役”花招:县里干工程,家家要出力,不出劳力就拿钱。

捞了多少钱?每人被刮五匹绢,相当于六石米。对照当时工资:县令月薪七石米,主薄也就五石。财发的够大!

钱还没收完,汪铎就被愤怒的乡民们绑了,五花大绑押去南京告状。捞钱胆大包天的他,这下却被吓傻了。临近南京的时候死活不肯走,还留下一段振聋发聩的哀求:我十四岁读书,灯窗之劳至此,你可免我此番,休害我前程。

但事实证明,这位吓傻的主薄,还是太傻太天真。撞到朱元璋手里,哪里只是害前程?杀!汪铎等八名官员全数被砍头,脑袋挂在南京城里示众好些天。

但比起过往对这类事的愤怒,这次朱元璋很高兴,除了嘉奖绑押汪铎的乡民,还把汪铎进南京前的这番哀求,原话登在朝报上,通报给举国官员学习:做官不能太汪铎。

3,狼狈为奸连根拔

洪武十八年,一位县令通奸,引发一场血腥追捕,情节之跌宕,足以比肩警匪大片:溧阳县令李皋通奸案。

这位李皋县令,与溧阳皂隶潘富的小妾勾搭。被潘富捏住把柄,要挟着狼狈为奸。甚至还为帮潘富霸占民产,纠集人马打进民居强拆。

忍够了的溧阳百姓,由百姓黄鲁带领下到南京告状。朱元璋派“专案组”捉拿潘富。谁知到了溧阳扑空:潘富在乡绅蒋士鲁包庇下早已逃走,“专案组”紧紧咬住,不想这地头蛇经营多年,直到躲进崇德豪绅赵真为他安置的寺庙里,才被“专案组”调大军围住。

狗急跳墙的潘富赵真等人,纠集两百多亡命徒,“专案组”血战一昼夜,这才攻克寺庙,将这恶人拿下。

如此风波,激起了朱元璋强硬处置:李皋潘富处决,赵真蒋士鲁等帮凶们,三百零七户人家抄家枭首示众。前后处死一千多人,公认洪武年间,仅次于“四大案”的惊天血案。

4,敢玩套路一起杀

李皋通奸案,促成朱元璋出台中国古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反贪法令:只要地方上有吏员害民,老百姓只要头顶一本《大诰》,就可直接把人绑到南京治罪。

这霸气法令,引起举国扬眉吐气:各地官道上,兴高采烈的农民,押着丧气的劣绅,手里挥舞着金黄封皮的《大诰》赶路。

但由此也引发过荒唐闹剧——沈显二事件。

嘉兴农民沈显二受里长顾匡欺辱,一怒响应号召,与邻居周官二抓了顾匡押送南京。路过苏州时,却遇乡老曹贵五说和,顾匡又赔给沈显二十五贯银钞,换了个自由。

谁知顾匡回家就反悔,竟又准备去南京自首。曹贵五和周官二得知也吓坏,三人一拍即合,竟联手把沈显二绑了,当“土豪劣绅”送到南京邀赏。

被联手阴了的沈显二,哪里肯吃这亏,绑到南京没几天,找了机会逃了出来。这下事情闹大,朱元璋亲自审问,总算把这桩“良民”“豪强”来回换身份的闹剧审清楚。

以当时通政司官员们的提议说:干脆和为贵,教育一顿放回去算了。朱元璋不干:这三人(顾曹周)说话,一会儿一套,实在太奸诈,全部枭首示众!

5,忍气吞声也是罪

面对恶人恶行,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甚至看热闹做看客,这是否有罪?朱元璋回答:当然是!

比如镇江韦栋案。

这个镇江恶吏,十八人把持衙门,官老爷要看他们脸色,坏事做了一筐。

但朱元璋也恨当地老百姓,以他《大诰》里恨铁不成钢的斥责说:我已经颁布法令,允许你们把恶吏抓了进京治罪,你们怎么一点胆都没有?

为了让镇江老百姓长记性,朱元璋采取了雷人处理:韦栋团伙的街坊邻居们,除了要替韦栋承担大笔罚款,还要出工出力修城墙。好些老百姓因此倾家荡产,比韦栋团伙横行时还惨。

以朱元璋解释:所在城市乡村,见此为戒之——不敢和恶势力斗争,就是这下场。

6,数字化管理贪腐

朱元璋惩贪,历史教科书说法,贪污六十贯就是死刑。对照史料,才知这说法肤浅。

朱元璋的反贪,最大特点是数字化管理。

最轻的类型,是受贿却没枉法,一贯以下揍六十板子。每五贯加一级。到了一百二十贯?揍一百板子三千里外劳动改造去。受贿又干了犯法的事那就惨,八十贯后直接绞刑。

管仓库尤其高危,监守自盗这事抓的最严。只要偷了,不分首犯从犯,一样都是严办。一贯以下揍八十板子,到四十贯就杀头。只要上了一贯,胳膊上就刺字“盗官钱”,一辈子受这耻辱。

用公车更要小心,哪怕因公用车,载重不能超过十斤,超重就要揍六十大板。用船载重不能超过七十斤,超了揍八十大板。

而且还有一个死命令:哪怕遇上大赦天下,有贪污犯要特赦,那也是人可以赦,赃款照样赔。

至于教科书里常说的“贪污六十两死刑”?真实情况最惊悚: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塞草。也就是除了死刑和展览,最后还要扒皮做成人皮标本,摆在朝堂里供下任官员参观。当时的各地府衙,基本都有这类贪官标本,做官比看恐怖片惊悚!

7,亲率皇族斗旱灾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一辈子最重视农业,连官员犯罪,都能靠种地劳改来赎罪,经常教育官员的话是:别成天给我报祥瑞,谁要是地方闹灾没报,看我怎么收拾他!

可偏怕什么来什么。登基头一年,大明就遭大旱灾。急的朱元璋跑到父母灵牌前祈福,发誓要率领所有妻妾啃半个月草根,为百姓祈福。果然草根刚啃完,金子般的大雨就下来了。

谁知朱元璋刚舒坦一年多,洪武三年,大旱灾又来,规模范围比前一年还狠,朱元璋跑去父母灵牌前许愿都没用。这下朱元璋发了狠,干脆在是年六月盛夏,率领全体儿孙,身穿粗布衣服,郑重在南京郊外岳渎坛祈雨,整整曝晒三天三夜。皇帝外带一群龙子龙孙,累了睡草席饿了吃野菜,竟真个又把雨求来了。

但比起这拼命曝晒的精神,真正解决大明旱灾的,却是朱元璋一辈子都在干的另一件事:种树!

元朝留给朱元璋的最大遗产,就是钦天监一批世界级专家,这波聪明人早找到旱灾原因:缺树。战乱加暴政,大江南北植被破坏严重,当然免不了旱。

于是史上最严格全民种树法令,由朱元璋强制出台了:有五亩地以上的自耕农,就要种半亩桑树,否则就得多交一绢税。新种桑枣果树,都有免税优待。后来天下的军队卫所,每户都要种树。第一年二百株,第二年四百株,第三年六百株。敢不种?充军到云南自生自灭!

这番恩威并施,成果十分惊人,以《明会典》统计:中国当时果树总数,保守估计十亿株。生态环境也大好,从洪武十四年起,明朝自然灾害大为减少,就有种树的成果。

8,满头银发进王府

岷王朱楩,朱元璋第十八子,一直很得朱元璋宠爱。洪武二十四年封王,二十八年就藩云南。王爷就藩,要建新王府。云南那边紧锣密鼓,可修建计划报给朱元璋,立刻就卡了壳。

原来朱元璋一看预算,当场就头大。虽说账面花费不多,可云南穷地方,又刚打完仗。于是直接批复:若复加以兴造之役,于民情亦有所不欲。也就是云南这么穷,老百姓这么苦,再忙活修宫殿肯定不合适。捎带安慰儿子一句:十五年后民富力舒,作之未晚——儿子你就克服下,先忍个十五年。

但万没想到,这位岷王,却着实不让人省心:先是建文年间获罪,发配到了福建漳州。好不容易永乐帝登基后恢复了王爵,可又因为耍威风闹出人命官司,被明仁宗强制迁到武冈软禁多年,直到正统年间,才允许建王府。

这位王爷住进自己王府时,已经年过七十头发花白,进府的第一刻起,就止不住老泪纵横:十来岁被叫停的王府,今天总算住进来了。

9,老朱重农又扶商

朱元璋在位的另一诟病,就是“重农抑商”。

照很多学者说法,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极度重视农业,但严重轻视商业,尤其歧视商人。事实真是这样吗?

史实却告诉我们,朱元璋忍不了的一个事,就是盘剥商人。

朱元璋登基后的一大创举,就是废了元朝牙侩制度( 即当时由官府操纵的中间人,打着中介名义吃拿卡要,元末明初已是大害 )。谁敢打这招牌盘剥商人,不管官府还是私人,都“许邻里坊乡拿获”。也就是鼓励老百姓抓人,如果是官府中人冒充牙侩,全家充军到塞外去。

而朱元璋在位的一大“高压线”,就是千万别提加商税。有户部官员提出加大商税税率,立刻被他撤职查办。广东南雄商人在长淮关贩货,被关吏扣了货勒索钱,害的货物白砸手里。叫朱元璋知道后,立刻把关吏暴打一顿板子,俸禄全扣光赔给受害者。

洪武二十四年,传说中歧视商人的朱元璋,还给商人发了次大福利:由工部在三山门外连建了几十座房子,明朝叫“塌坊”,商人只要正常交税,就能使用存放货物,这下再不用担心被不法官员盘剥。捎带又严办一批盘剥商人的官吏。照朱元璋自己话说:税及天下纤悉之物,朕甚耻焉。也就是说盘剥商人,朕忍不了。

由于朱元璋忍不了,所以他人生另一大被无视的业绩,就是大明商业的直线发展:南京这样的大城市,人口有一百三十多万,商业场面“轮蹄交集”。吴江下面一个平望镇,规模都比宋代的小城市还大。后人津津乐道的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就是朱元璋“忍不了”打的底。

10,洪武之治的真相

朱元璋治理下的中国,到底是啥样?

照野史评书小说的形容,就是血雨腥风,今天抓人明天大案,十分惊悚恐怖。反贪风暴一拨拨,却貌似啥用没有,前脚刚反完贪,后脚又一批贪污犯。

但史料给出的真相,却远不是如此。国力民生方面,《明史》说“府县仓禀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也就是粮食多的吃不过来。做农民更是光荣,所谓“家给人足,乐于为农”,民风更有写照:有见遗钞于途,拾起一视,恐污溅,更置阶记高台处,直不取也——路上有人丢钱,拾起来怕弄脏了,就放在醒目位置,方便失主来找,就是不会据为己有。

最令后人警醒的,当然是反贪成果,朱元璋自己常自嘲贪官难教育,杀过一批又来一批,但以《明史》的赞叹: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吏治澄清者百余年。

元朝贪腐流毒清除,大明百年廉政,就是这强力铁腕整顿来的